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初步探讨

60316次浏览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通过介入治疗改善症状。介入治疗方式主要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斑块旋切术、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血栓抽吸术等。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能与长期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脂质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可能出现血管痉挛、夹层等并发症。术后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并控制血糖血脂。

2、支架植入术

支架植入术是在血管成形术后放置支架维持管腔通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管钙化程度高,支架选择需考虑柔顺性和径向支撑力。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与高血糖加速内膜增生有关。可遵医嘱使用西洛他唑片改善微循环,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术后需定期复查血管超声评估支架通畅情况。

3、斑块旋切术

斑块旋切术通过旋切装置清除血管内钙化斑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斑块负荷重且钙化明显,该技术能有效减容但操作难度较大。术中可能出现远端栓塞,需配合保护伞装置。术后需长期服用替格瑞洛片抗血小板,联合依折麦布片调节血脂。患者应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延缓病变进展。

4、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通过局部释放抗增殖药物抑制内膜增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再狭窄风险高,紫杉醇涂层球囊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率。术后可能出现血管壁炎症反应,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控制。该技术避免异物植入,适合小血管病变。患者需监测足部皮温变化,预防血栓形成。

5、血栓抽吸术

血栓抽吸术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机械取栓。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合并房颤时易发生动脉栓塞,表现为突发剧痛、苍白无脉。该技术能快速恢复血流但可能损伤血管内膜。术后需使用利伐沙班片抗凝,配合血塞通软胶囊改善微循环。患者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后需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选择平底鞋保护足部,避免外伤感染。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改善侧支循环。定期复查下肢动脉彩超和踝肱指数,出现肢体发凉、疼痛加重时及时就诊。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基础疾病,延缓血管病变进展。

相关推荐

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及糖尿病病史等指标综合判断。诊断需满足长期糖尿病病史,同时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02:08
空腹血糖受损是什么意思
空腹血糖受损,指人体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般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现。空腹血糖受损是从正常糖代谢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阶段,此类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常见于肥胖者、老年人等,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对于因空腹血糖受损导致血糖升高的人群,可以使用津力达颗粒这类中成药进行调理。津力达颗粒可通过调节升血糖激素与胰岛素的平衡,减少血糖波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促使血糖水平达标,预防血糖持续升高引发糖尿病。同时,它还具有调节血脂、降低体重的作用。除津力达颗粒外,结合患者病情,必要时也可联合使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西药,更好地调节血糖。同时,对于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生活管理也很重要。患者应保持健康饮食,减少糖、盐、油的摄入量,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这些对血糖控制均有积极意义。
02:55
倍长平考格列汀治疗糖尿病效果怎么样
倍长平®考格列汀的剂型为片剂。糖尿病通常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该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建议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出现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而倍长平®考格列汀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其能阻止身体过快分解降糖激素,帮助身体多分泌胰岛素、少释放升糖激素,进而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倍长平®考格列汀片的安全性较高,可简化用药方案,建议遵医嘱双周口服。此外,即使偶尔不规律服药,其也能维持一定的降糖作用,特别适合记忆力减退或生活不规律的患者。另外,该药物的长半衰期可以达到131.5小时,使DPP-4抑制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实现长效稳定控糖。虽然该药物的降糖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但也需注意建立规律的服药计划,并遵医嘱监测血糖变化。同时,如果想进一步控制血糖,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将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与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联用,通常不会影响体重。另外,如果患者还伴随血脂升高的情况,则可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如美达信阿托伐他汀钙片,进一步控制血脂水平。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注重饮食均衡,减少糖分与精制碳水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与蛋白质比例;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糖尿病。
03:06
餐后2小时血糖是多少
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正常范围,是3.9到7.8mmol/l之间。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有不同的要求,一要求控制在正常范围,小于7.8大于3.9mmol/l的范围之内,称为血糖控制在正常。第二,血糖餐后两小时,对于糖尿病的病人,最少应该小于10mmol/l,是可以接受的范围。若餐后两小时,大于等于10mmol/l以,对于糖尿病的病人,则认为血糖控制的不佳。
02:27
血糖要空腹测吗
大部分人都应该空腹测血糖。如查体时要求病人空腹测定血糖,因为要求测血糖时至少要10个小时,晚上10:00后到第二天8:00不能吃东西,空腹的血糖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状态测定的结果是比较准的,能够反映空腹血糖是否正常。但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血糖是否完全正常,最好还要测一个餐后血糖,甚至做糖耐量试验,也可以同时做糖化血红蛋白。另外,医院里面住院的病人或一些门诊的病人常规做检查时都要求空腹测定血糖,吃了饭以后结果就不一样,哪怕吃个馒头、点心等,肯定会影响的。
刚患糖尿病是否得住院
一个星期前刘先生的单位组织体检,他发现血糖不对就又去医院复查,最后刘先生被确诊为糖尿病。有医生建议刘先生接受住院治疗,但是刘先生的工作很忙实在走不开...
糖尿病用药有哪些禁忌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基本的禁忌的,而这些禁忌患者一定要注意好。糖尿病治疗主要靠药物,但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能会和其它的一些食物以及药品发生冲突,所以在这方面需要特别加以注意。下面介绍几种。
糖尿病可以吃芒果吗
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对于一些水果也要注意,芒果可以吃,但是要注意定时定点,最好不要吃芒果,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人群,可以吃苹果、无花果、橙子等,都非常不错,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主要分为4个类型,每一个类型的原因也都不同。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自身免疫力导致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较重,最终由于并发严重并发症死亡。2型糖尿病病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以胰岛素抵抗为主,逐渐发展为胰岛素分泌缺陷。病情相对轻,可控性好。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胰腺外分泌疾病、药物性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导致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妊娠糖尿病包括妊娠前及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原因跟遗传、胰岛素抵抗有关。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10

53020次收听

血糖高和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血糖高跟糖尿病还是有区别的,虽然说糖尿病就是血糖升高,但糖尿病是需要明确诊断的根据WHO一九九九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大于等于七点零毫摩尔每升或Ogtt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或者随机血糖大于等于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达到以上任任意一点考虑糖尿病的诊断成立。当然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测量两次。而血糖升高,它包括了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在糖尿病前期,有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减低两种类型。糖尿病前期的血糖它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它比正常人的血糖是高的。我们正常人的血糖空腹是三点九毫摩尔每升到六点一毫摩尔每升,餐后或者随机小于七点八毫摩尔每升。我们常说血糖高,一定要了解血糖高的程度,能不能达得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以说两者是不同的。
语音时长 01:35

2019-12-10

60439次收听

糖尿病会传染吗
糖尿病是不传染的,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来证明糖尿病是可以传染的,但是糖尿病是可以遗传的,它主要是由多基因遗传毒性的结果重叠效应导致一个遗传倾向,那么一型糖尿病或者二型糖尿病它都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以二型糖尿病为重。在遗传的基础上有环境的因素以及免疫的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那也就是说父母有糖尿病,但是子女不一定得糖尿病的,不是100%的发展为糖尿病,也有后天的结果。那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患者的压力比较大,生活方式也不健康,经常熬夜或是摄入过多的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但是运动量又相对较少,所以说导致体内的一个代谢平衡失衡,引起血糖的增高,那么可能会另外还伴有血压以及血脂的一个异常,所以说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但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通过后天的积极的控制、改变环境因素是可以得到预防的。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09

62587次收听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乳酸酸中毒、低血糖、低血糖昏迷等。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血糖很高的时候,有一些诱因,比如感染、分娩或者是外伤、情绪激动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急性并发症,在短时间内血糖急剧增高,使体内代谢紊乱,酮体增加,引起酮症或者是酮症酸中毒。二、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和糖尿病酮症的病因是一样的,比如感染、外伤、分娩,或者是情绪激动等,在短时间内血糖急剧增加,引起体内的渗透压的变化,引起电解质和水、盐电解质的平衡紊乱。三、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相对比较少见。另外低血糖,或者低血糖昏迷,都属于急性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24

2019-11-27

59798次收听

糖尿病饮食禁忌是什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的吃饭,是调理糖尿病的关键因素,如果饮食控制的好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少吃或者不吃导致血糖上升的食物,而且还要饮食清淡,每天摄入足量的水。慢慢的会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效果。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会使胎儿的死亡率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以及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显性糖尿病。随着生活方式西方化,糖妈妈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正常孕妇的发生率要高六倍左右。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的影响大小最终取决于血糖控制的情况。如果血糖控制得很好,控制在范围之内,和正常孕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语音时长 01:33

2018-09-29

56833次收听

02:37
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的时候都会提到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就是让人不得糖尿病。第二级预防,就是已经有了糖尿病,不出现并发症。临床上最常见的,尤其是到医院就诊的这些病人,就提到三级预防,就已经有并发症,我们使进展的速度减慢,这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三级预防。但实际上,我觉得一级预防的意义更大,就是使人不得糖尿病,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尤其对那些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他的家族里面有糖尿病人,因为只有他的父母是糖尿病人,他的子女显然是属于危险分子。如果是40岁以后,同时又有血压血脂的异常,体重又超重,活动量又偏小,把这一类归结于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或者是叫危险分子。一级预防,最主要的就是有危险因素的这些人群。通过后天的一些努力,使他不得糖尿病,这可能才是一级预防最主要的一些措施和目标。至于已经发现糖尿病以后,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他尽量的少出现并发症,或者是出现并发症的时间更晚一些,或者是更轻一些,这可能是二级和三级预防最为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