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湿热新论是什么

59162次浏览

湿证多见,而且湿热证尤为多见。《温病条辨》说:“寒湿固有,湿热尤多也”。平常也有寒湿,而以湿热为多,寒湿的很少,起码在北方地区很少,广州地区我也经常去,那广州地区湿气更大,湿证更多,寒湿的少。而且叶天士也强调,不管他体质如何,化热得多。叶天士明确的提出:“阳旺之躯,胃湿恒多;阴盛之体,脾湿也不少,然其化热则一”。总是要花热的。

我以为,湿热证多是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是不是吃的油腻多了?“肥甘油腻,足生大疔”。肥甘油腻吃了多了之后,湿热证多了。后来我看《孔伯华医案》他的文章就有一个题目,湿热何其多?说明湿热证不是近几年的事情,不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就北京城老北京,50年代湿热证多。

我觉得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三种情况。经常是湿热,也不一样。

一种湿热,舌苔不黄,舌白厚腻,舌边舌尖红,所以这个病是在表在肺。一定要清热,选择轻淸的药物,像双花、连翘、板蓝根、白茅根、薄荷这类药。温病大家赵少琴说:“在卫汗之可也”。就给你讲,什么叫在卫汗之可也,为什么要在卫汗之可也?那临床经验很丰富。我还听过济南市一位中医大夫,当时我不怎么样,理论水平也不行,临床经验也没有,跟他抄方,病人排队,总是看到他的方子总是双花,桑菊饮,银翘散一类的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怎么这么多人都用一些很轻的药?湿热证来讲,热证多,特别是在卫汗之可也,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怎么样把腠理打开?解表解多少?而不适用于那些大剂量的苦寒药、辛凉药,尤其是舌苔黄厚腻的要注意,不要用黄芩、黄连、黄柏三黄。所以在选择芦根、白茅根对小孩很好,不是很苦。中医都是全科医生,大内科、妇科、儿科都是通的,所以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小儿本来就不爱喝中药,你再用一些苦药他能喝下去吗?所谓苦就是这么一些药黄连、木通、龙胆草,这是中药三苦,但是这三苦加在一起还敢不上另外一苦也就是中药最苦的药‘苦参’。这些药不是不能用,而是尽量少用,如果必须用要和患者说清楚。比如说心火很旺,爱着急,睡觉不好,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的失眠,用黄连给患者说明这个药很苦。

我认为湿证最容易诊断错误。

现代的中医,学中医,临床行医,行医完了再进修学,很多人愿意直接学某病的治疗手段,实际上中医是诊断和治疗两个概念,咱们现在中医在诊断上面下的功夫越来越少,记得我统计了一下,真正发表诊断的文章很少。为什么有时治疗效果不佳?不是你的药物的问题方子的问题,而是诊断错误。它是湿热证你说是肾虚,你的治疗不南辕北辙吗?

湿证表现冒似虚证。有四个方面像虚证。

一,症状上像虚证。

湿证的症状最常见的是口干乏力。《内径》说:“因于湿,首如裹”,这是内径的一句话。体内湿气大,头就像有个东西裹住了一样。各位地域不一样,可能接触的患者群不一样,反正大家注意一下,湿证的表现非常繁杂。《金贵要略》说:“腹满,口舌干燥,此为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不管什么方下来,身体里面有水气可以口舌干燥,咱们复习一下经典,脾胃水气大可以口舌干燥,所以张仲景那样写的。五苓散,猪苓汤都用来治疗口干口渴。“见肝休治肝,见血休治血,识得各种绪,方是医中杰”。让它跟据症状学,根据症状识别临床的证,这个证是什么?

有个女患者,30多岁,患尿崩症,一天小便几十次,用五苓散治疗。

五苓散是什么?五苓散治疗尿崩症,不知大家看了《刘渡舟的医案》没有,他就用五苓散治疗尿崩症,效果很好,你要是舌脉都不看就用五苓散治疗那是不可以的,要怎么治疗尿崩症,讲究一口气,这个通因通用法,像这个湿证怎么给你用药?五苓散是什么?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大家看,基本这个方,四个利尿药,用桂枝温阳化气利水,气化湿亦化,但是舌脉我在这里就不说了。《金贵要略》还说:“水在脾,少气身重”。张景岳这句话说得好:“身重多属于湿”。这句话非常关键。现在大城市里有很多门诊,专科门诊,大专科医院,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开这门诊,中医是亚健康,比较流行的名词。慢性疲劳综合症,一说虚,一说没劲,白领阶层、工作狂、当老板的、当领导的都累,很多人都疲劳乏力,你看他的治疗方法和辩证分型,没有辨证是属于湿的,全是气血阴阳的亏虚,补气的、补血的、补肾阴、补肾阳。各位到商场超市里面看保健品有几个是利湿的?保健品什么黄芪、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也是以补为主但是实际上乏力有许多是属于湿的。湿证呀,咱们从症状上加以分析。假如各位在临床上碰到舌苔满腻的,你去验证一下,是不是口干乏力比较明显?

第二,湿证可见于多种脉象。

中医号脉嘛,湿证永远见于滑脉,从理论上分析湿证最常见的脉象是滑脉。

我跟孔令旭老师在临床上,有的人脉特别沉细,他用大剂量的利湿药,化湿利湿药,我第一次看到一下子就愣了,不解。孔老师临床好,不伤人体。我问他了,脉这么沉细,孔老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利湿药?孔老说一句话:“细脉主湿”。我回来我就翻书,我首先翻《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里面的细脉,各位回去翻一翻,全国通编教材怎么写的?写的主虚主湿。我就结合这个病例,写了一个小短文,发表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内部刊物上,叫‘细脉并非皆主虚’。我就把自己如何理解都写在上面了,我不敢说我自己有多么大的能耐,我可能讲我是比较全面的中医,我还不知道,细脉能主湿,而且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不知道。接着孔老师的话题,《频湖脉学》,李时珍讲得非常清楚,李时珍的《频湖脉学》说:“细脉莹莹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来,若非湿气浸腰肾,既是伤精汗溲来”。说得多好!李时珍就是这么说的,见到细脉不是湿就是虚。所以细脉不全是虚,很多情况下都是湿。所以我反复强调大家不要直接盯在方药上,作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你不要盯着方药,方药是灵活的,你用柴胡剂,张仲景的《伤寒论》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诊断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讲中医的诊断而不是西医的诊断。他诊断是湿气证,你不要给他推断为肾阴虚,甚至气虚,你效果能好吗?也可能是一时有点效,因为吃了一些补药,用现代的话说;“增加了生命的原动力”,可能一时感觉轻快一些了,你看一看,舌苔越来越腻,湿气越来越重,你给他补出问题来了,一会我还要讲,举例子来讲,我们补出问题来了,中医讲:“人参杀人无过”。什么叫杀人无过?允许它当中药,这个是从古到今都相符。那么好,孔老师说这句话‘细脉主湿’,不仅见细脉,而且见于多种脉象。

湿证也见于浮脉。

《金匮要略》说:“病者脉浮,其人欲自利,利反快,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半夏泻心汤主之”。“脉沉者有留饮”。当你没注意这些小问题时,你去念《金匮要略》你去念《伤寒论》你体会不到这么深,可能一带而过,看不准,似是而非。当你有了临床,特别的留意之后,再去反过来去看,体会不一样。所以什么叫经典,中医的经典和一般的中医书不一样,常读常新,你经常的念,不断有新的理解,这就是经典书。多个人有多个的理解,一个人不同的时间里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经典书。

湿证还可以见到虚脉。

这也是《金匮要略》的话:“其脉虚者必自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我今天不给你们大家强调湿证能见与经典,那你看金匮你绝对看不出为什么脉虚和饮、痰湿有什么关系,没有人注意到。当然了,我也收集现代的人发表的文章,没有人注意这个问题。

湿为有形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湿邪为病,必然会出现性质属阴的脉象,濡脉、细脉、缓脉等,这就是属于湿邪阻滞阳气的推动功能,使气血运行缓慢,导致脉力迟缓。什么意思?大家看,《温热病篇》为:“湿热之证,脉无定起”。这句话太经典了。湿热证,脉没有一定的脉象,或红或缓或浮或细,各随证见。从古到今你去翻阅文献,你去结合临床,你会发现,湿证的脉各种各样,所以临床容易迷惑人。我专门写《孔令旭舌诊经验》,《孔令旭脉诊经验》,发表在中医杂志上。中医杂志他们的编辑就说:“中医专门出诊断方面的书很少很少,都是什么用方的经验用药的经验,写诊断的经验那很少”。这就是,写出一篇文章要善于引用经典,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明白,有的人攻击中医,中医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如说经典,这个说这个的理,那个说那个的理。我说:“中医本来就这样”。

最后我总结一下,湿证可以出现类似虚证的脉,细、缓、浮、濡等等,行了足矣。不要去抠什么脉,你只要记住湿证可以见到任何脉这句话就可以了,那这个时候是属于湿还是虚那要结合其他的临床表现,结合舌像结合症状。舌像的诊断比症状问诊更加重要。为什么?你问诊,他发晕,你问诊他口干他头晕,他不是虚证,所以这时候更重要的不是问诊,是舌诊。脉象上就给大家说这么多。

再一个总结一下阳证似阴。本来是他是阳证类似阴证,这叫阳证似阴。为什么?湿邪阻遏气机,导致阳气不达,阳气到不了的地方,就出现类似阴证,虚寒的证。结合《金匮》一句话:“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如掌大”。背部寒冷,无论是背部寒冷,还是四肢逆冷,还是小肚子冷,你根据冷他就是虚寒吗?可以想一想,这里有很简单的道理,主要肾阳被郁,阳气不达四末,可以导致四肢逆冷。所以说,大家复习《伤寒》,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四味药,治疗四肢逆冷,到底治疗什么?阳气到不了肚子不达腹部,可以导致腹部发冷;到不了阴部,男子可以阳痿,女子可以导致不孕症。

我还曾经见过高血压叫食补性高血压。

食补性高血压,本来没有家族史,血压也不高,亲近、朋友、长辈收到了礼物---补药,不吃觉得扔了浪费了,他也不虚呀!本来没吃补药前舌苔挺好,吃了之后呢,舌苔黄红满腻,这样的高血压,就是吃了补药所起的副作用。治疗先停药,然后给予大计量的利湿化湿药。

我还见过心因性发热。

非典期间,北京凡接触过非典的病人,接触过接触过非典的人的人,都要隔离。那倒好,一开始接触非典,我就备了一些药,特别是双花、连翘、薄荷、麻黄,退烧,各位退烧用没用麻黄,北京已经没有麻黄了,看到没有,储备了这些药,能治疗外感发烧。其中有一个常年的老病号,他那整个楼都被圈上了,不让出不让进,这样发现了一个传染病医院的护士回家了,接触过非典患者,她住这个楼了,所以这个楼就给封了。我这个老患者,就给我打电话,说你给我弄点中药,说我可能是传染上了非典,后来体温就反复37.5度,后来一小时这个中药还没给他送呢,他给我打来电话说:“搞错了,是前面那个楼不是这栋楼”。她的这栋楼就解除了,把那栋楼给封了起来。他体温就下来了,他没吃什么药,体温就降下来了,这大概是紧张导致,害怕,就怀疑自己得上了非典,这种现象平时还是看不到,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病例。非典期间北京的中药都买不到了,最后我的中药用完,我记得我用单味的薄荷煎药吃,单味薄荷大剂量,就加热5分钟这个大家和湿热关系不大,特别挺感兴趣的,什么意思就是结合,刚才说了从文献到研究,从临床有病例,从实践,实践证明湿阻证伴随着免疫力的降低。

我认为,湿证的诊断要点在哪里?在舌脉。《内经》里有一句话:“能和舌脉,可以万全”。伤寒经方学派,他是对一组症候群很熟的,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就是柴胡证,连脉象都可以不摸,连舌苔都可以不看,就给你开方。还有一派,你怎么不舒服我不管,我重视的是舌脉,你乏力,你乏力我可以给你补、可以泻、可以利湿、可以化瘀、可以活血。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干咳,如果咱们从书本来讲,干咳应当是阴虚,什么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那不行。你干咳,大家见没见过干咳舌苔满腻的?在临床见没见到?可能没人见过,很多呀。干咳在这里用什么药?你用滋阴,还是利湿?还是两个一起来?我请各位思考这里,我反正在开中药一般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所以说,诊断湿证的要点,不在症状,而在舌脉,特别是舌相,因为脉象可以见到各种脉象,出现各种各样的脉象,我自己更多的想着诊断,应当讲有些方子给大家讲一下,像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之类,而且你可以自己组方,根据不同的证候用不同的药来组方。

我们中医有一个叫方剂的变通。不同的教练可以用不同的队员,你让这个教练去,他可以用这个队员,换个教练,他可以换另一个队员,这个教练就相当于我们的中医大夫,张老大夫可能用藿朴夏苓汤;李老大夫可能用三仁汤;再换一个可能用柴胡汤,小柴胡汤。不同的教练用不同的队员,这个队员相当于我们的中药,他擅长用黄连,他擅长用栀子。所以说,大家看看,一个小小的足球比赛比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是很难改的,何况方剂的组成?而且根据不同的敌人对手制定不同的打法,你打不准,打八个点和打十个点不一样,这个对手就是我们中医的证,根据不同的证制定不同的方子。

这个湿证呀,分为外感和内伤。治外感兵贵神速,外感病热性病一定要快,特别是小孩子发烧,你三天五天退下来他还会找你中医吗?一般就一付药半付药顶多就是两付药。

我在讲湿证形成的三大原因是什么?来到诊室时,你一看病人的舌头,舌苔黄腻甚至发黑,苔黑是什么?我给大家说黑苔是什么?热证、寒积。你查《中医诊断学》,主寒积、热证,两个极端。我再给补充一点,主短期内大量滥用化学药品,这个和《中医诊断学》一点关系都没有。短时间内大量的用抗生素,大量的用激素,大量的用化学药品,舌苔可以发黑,各位如果门诊患者量多的你可能会见到。

大家看呀,湿证形成的原因,经常喝酒的人,舌苔黄腻甚至发黑,化学药品,见到了吧,这个和中医辨证没关系,病人长期的大量用西药;生冷饮食的,油腻的;乱补大进补药的,短期内大进补药的;环境因素。我个人认为遗传因素最难办,舌苔满厚而腻,退不下来,你一看他的兄弟姐妹全这样,叫雷打不动,什么食疗药疗你什么方法用上都不行,各位以后在临床注意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相关推荐

02:00
肾阳虚和肾阴虚有什么区别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多因肾温煦功能不足,因此肾阳虚的主要表现为怕冷。患者通常不爱活动,易疲劳、疲乏、腰酸腿软。男性患者会出现性欲低下、性功能减退、阳痿等表现;肾阴虚症状主要表现为阴虚,可由阴虚造成相对火旺。阴虚表现包括口干、眼干、舌干、鼻干等津液不足症状,若导致火旺,可出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等情况。肾虚患者的治疗应辨证论治。肾阳虚患者治疗可用。对于肾阳虚或是阴阳两虚所致的遗精、早泄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单纯肾阴虚的治疗,可以用六味地黄丸。
02:11
气阴两虚吃什么药好
气阴两虚一定要吃益气生津、养阴的药物,常用的有首荟通便胶囊。气阴两虚又称气阴两伤,是由于热性病、某些慢性代谢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导致的气虚和阴虚同时出现的一种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口渴、气短、神疲乏力等,还伴有潮热、失眠、舌体瘦小、脉象无力等症状。治疗气阴两虚,一定要吃益气生津、养阴的药物,常用的有首荟通便胶囊,对于治疗气阴两虚证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除了正常的药物治疗以外,还要补充一些营养,吃一些含有纤维素多的食物,配合一定程度的有氧运动。平时注重健康的饮食。
舌苔厚黄是怎么回事且口臭怎么办
舌苔黄且口臭一般与内热有关,比如口腔卫生差、急慢性炎症、过量吸烟者、全身性疾患者、神经衰弱者、睡眠时是否经常张口呼吸等,以及皮脂溢出性,多汗体质。此情况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如肝胆火旺盛者,可服龙胆泻肝丸。且平时生活中做好日常护理,尤其要注意口腔卫生,合理饮食,保证大便通畅。1、口腔卫生差,有大量食物残渣长时间嵌塞于牙缝中,或较重的牙龈炎,牙周炎。2、急慢性鼻炎、咽喉炎、鼻窦炎,尤其萎缩性鼻炎臭味比较明显。3、过量吸烟者,或经常喜欢生食大蒜等食物,经常暴饮暴食者。4、有全身性疾患,比如糖尿病、尿毒症、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道疾患消化不良,以及肺部疾患(比如支气管扩张),血液病。5、情绪变化,神经衰弱者。6、睡眠时是否经常张口呼吸,导致口干性口臭。7、原因不明,但存在皮脂溢出性,多汗体质,而身体一般多强壮。
语音时长 02:20

2019-12-31

50132次收听

02:45
生理期可以艾灸吗
生理期可以进行艾灸。艾灸有两个作用:第一,它比较温和,不是大寒大热的药物;第二,艾灸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特别是宫寒或虚寒体质的女性,在生理期也能用。艾灸有温通经络的作用,可以减少痛经或宫寒,让月经来得更通顺一点,艾灸具有祛寒通络、活血养血的效果。艾灸在一些情况下也要谨慎使用。第一,月经量比较多时,尽量不要在生理期进行艾灸。因为艾灸以后,可能导致血量增大或经期时间延长;第二,非虚寒体质或湿热体质的女性在经期会加重生热的情况,所以应谨慎使用。
血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血虚体质的表现临床主要包括脸色没有光泽,嘴唇颜色发暗、发紫暗,且女性月经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等。血虚是人体各种体质的表现之一,是一种虚症,除血虚外,还包括气虚,还有气血两虚等各种表现,单纯的血虚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常见于大出血后,如术后、受外伤后,所以一般血虚常与气虚相结合,血虚者最常见表现是脸色没有光泽、红润度不够,经常说这个人脸色不好,大多数情况下是阴血虚的表现。还有时血虚是女性月经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如月经提前、月经拖后、月经周期不准确以及痛经,也与血虚相关。此时要观察自己是否存在血虚的表现。如果嘴唇红润有光泽是没有血虚的;有时嘴唇颜色发暗、发紫暗,此时一般以淤血表现为主,还有的人嘴唇颜色粉红不红润,此时可能一种血虚的表现,如果觉得身体不舒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让大夫们确定是不有血虚。
语音时长 01:54

2019-11-22

62379次收听

体内湿气重如何祛除
体内湿气重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增加体育锻炼、对饮食也要有一定的控制。湿气现在这几年在社会上比较流行,当发现手上或者脚上有小水泡,会说湿气重了,然后大家这个大便比较黏腻的时候,会说湿气重了;甚至有的人在口气比较重,胃口不好的时候也会说湿气重。湿气实际上在中医上并没有明确的词,湿来指一种外邪,一种邪气的出现,同时相对的稳定生活习惯、生活节奏、对饮食也要有一定的控制,不要过于喜欢吃辛辣、油腻的东西。因为湿重了胃口就会受到影响,一般的饭菜可能觉得没有味道不好吃,不如辣的好吃,但是辣得过多又会伤及脾胃,脾胃功能差了,因此胃口不好吃过多的辛辣、油腻的是一种恶性循环,只会更多的加重体内的湿。
语音时长 01:48

2019-11-22

62859次收听

旧伤疼痛的如何根治
一般来讲,旧伤通常很难治愈,需要患者日常做好保养工作。在天气变化之前应该保护好伤患处,做好保暖措施。而且在阴雨的天气要注意室内做好除湿工作,也要减少外出。平时还应该注意给旧患处做一些理疗,尽量减少疾病的反复发作。
看中医需要空腹吗
中医诊断疾病,一般是通过患者的当前症状来分析,不会通过一些专业的仪器来检查,所以一定要做好检查前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尽量在检查之前,不要吃东西,尽量在检查之前不要化妆,同时应该在检查之前保持心态的平和,建议到医院之后适当的休息一下。
肝火旺的表现
肝火旺的表现情绪的易激动,会导致消化道症状和咽痛,还会影响全身的气机调节。一、会表现出情绪的易激动。二、肝火旺的患者会出现肝火犯胃,甚至肝火上炎,比如口臭、口干。三、肝火旺还会影响全身的气机调节,全身气机不畅以后会出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症状。肝火旺的病人一定要注意调节情绪,肝火旺的病人由于睡眠不好,还会加重症状,规律的生活对肝火旺的调整有很重要的帮助,肝火旺的病人不要吸烟、喝酒,调整好饮食,规律的作息,这些都会对肝火旺有很大的帮助。
语音时长 01:50

2019-07-12

63963次收听

艾叶水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水的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个,第一个是调理气血,能够疏通经络,还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第二个是止咳平喘,可以消除肺部和器官中的炎症;第三个是驱寒除湿,可以降低湿寒对人体的伤害,也能治疗风湿骨痛;第四个是安胎,对于孕妇来说适当喝,还可以安胎,可调理宫缩。
02:01
中药泡脚配方
中药泡脚配方需因人而异选择,常见配方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温肾壮阳。1,活血祛瘀配方:丹参、赤芍、泽兰、桃仁、当归、大黄、牛膝、川芎。2,祛风除湿配方: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3,消除疲劳配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玫瑰花。4,袪脚气配方: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蒲公英。5,改善睡眠配方:五味子、川芎、香附、夜交藤、郁金、百合、茯苓、柴胡。6,温肾壮阳配方: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芡实。
龙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龙胆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清热燥湿和泻肝胆火。
揿针的作用机理
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原始效应是电化学效应(揿针刺入体内就会产生微电流、从而改变局部的电位差;同时刺入体内的揿针会腐蚀、并释放出微量元素、从而改变局部的浓度差),实质上针刺即时的主体疗效是由电化学效应产生的,即针刺入体内后由于改变了局部穴位的电位差、浓度差继而影响改变了相应的神经以及组织从而产生了疗效。
寒性体质是什么
寒性体质人群主要表现为怕冷或体冷,往往会伴有肌肉关节的疼痛、胃肠道的问题等。寒性体质的女性会有月经疼痛或者生育方面的问题,寒性体质的老年人会伴有关节问题。所以,寒性体质人群应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体,及时进行干预。
语音时长 03:07

2018-04-26

55334次收听

04:25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血液瘀阻要依据瘀阻的位置进行治疗。如果瘀阻遍布全身,应查血液流变学,从全身角度解决瘀阻体质,增强活血化瘀能力。调理方法,一、运动;二、多吃粗纤维或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三、服用增强人体血液循环的药物;更严重的瘀阻,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活血化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