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附睾炎的症状有什么

27115次浏览

附睾炎的症状有什么呢,男子的阴囊里长着两个睾丸,但除了睾丸之外还长着两个附睾,附睾既是精子的必经之路,又是精子发育、成熟的“摇篮”,附睾炎又是青壮年的常见疾病,每当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便会乘机竟输卵管逆行侵入附睾引发炎症,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吧。

急性:突然高热白细胞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称为附睾睾丸炎。患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一般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慢性:慢性附睾炎较多见,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相关推荐

02:29
什么是附睾头囊肿
附睾头囊肿是附睾囊肿中的一种类型,也就是发生于附睾头部的囊肿。附睾囊肿又称为精液囊肿,好发年龄是20-40岁。附睾囊肿的常见部位是附睾头部,附睾体部及尾部很少发生。可为单一的囊肿或有多个囊肿,或一个囊肿里面有多个腔隙等,但单发比较多见,囊液里面常常含有精子。发病的原因可能与性刺激、睾丸、附睾的慢性感染,或者输送精子的管道有部分梗阻都有一定的关系,还可能与局部的损伤或性传播的疾病感染了生殖系统相关,有时附睾头部的附睾管屈曲、转向,或形成憩室,憩室小管不断增大,于是形成附睾囊肿。当附睾为炎症或创伤出现阻塞,或者局部形成的瘢痕,会形成一个附睾硬件,或相应的管道造成堵塞,也可以并发出现附睾囊肿。
03:12
睾丸上有个小硬疙瘩是什么
在睾丸的背外侧有附睾,出现了附睾感染、慢性炎症及附睾结核,都可以出现附睾的硬结。睾丸上其它的小硬结、硬疙瘩,要排除是不是睾丸的鞘膜积液或其它一些良性病变。出现了附睾或者睾丸的硬结,还要判断有没有睾丸恶性肿瘤的可能。睾丸上的小硬结节,一般不影响生育。严重的附睾炎、附睾结节,可能会导致精液的异常,出现死精多或精子活力低等。如果附睾炎症已经愈合,精液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又不影响生育,对于小的附睾结节,也不用过于焦虑,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危害。
睾丸炎原因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睾丸炎是男科疾病之一,通常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睾丸炎发病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不良习惯也极易引发睾丸炎,男性患有睾丸炎后,会对于整个生殖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男性不育,所以,男性朋友应该引起重视,尽量避免不良危害,那么睾丸炎原因有哪些?
为何要限制性生活?
自从早上起来,小平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尤其是下身感觉有些坠痛。老婆劝他不要上班了,可是一想今天还要见客户谈生意,小平就硬着头皮去了单位。可是不到中午,小平就感觉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睾丸疼痛越来越厉害了,而且还浑身发冷,一试表,高烧39度多,赶紧去了医院,
男性附睾炎症状有哪些
附睾炎在男性生殖系统的一种高发疾病,尤其是中青年的男性更加容易患有这种疾病,而此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由于患者患有的类型不同,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也是有所区别的,那么男性附睾炎症状有哪些呢,针对这一问题,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慢性附睾炎的注意事项
慢性附睾炎的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附睾炎的护理方式并不是非常复杂,首先就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注意避免再次感染,对于感染源的确定至关重要,其次就是指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慢性附睾炎的治疗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这样的情况下,在预后应该注意检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日常生活中护理男性睾丸炎该有哪些注意事项吧。
附睾炎能吃头孢吗
附睾炎一般分为两种大类,特异性附睾炎和一般性附睾炎。特异性的附睾炎,主要专指结核杆菌引起的附睾炎,叫结核性附睾炎,这个时候头孢是不能够进行有效杀灭结核杆菌的,需要专门的抗生素,抗结核的药物,系统的抗痨治疗。更常见的为一般性附睾炎,它是由普通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以肠道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为主,这一类附睾炎可以通过头孢治疗,如头孢二代和三代。有一点须强调,因为现在滥用抗生素确实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无论是得了哪一种附睾炎,还是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找专科的医生,根据病情或各种检查方式来确定,指导头孢甚至其他抗生素、抗菌药物的治疗。
语音时长 00:51

2020-08-07

49765次收听

附睾炎能治愈吗
附睾炎,即一般性的炎症,也就是急性附睾炎,发生的时间较短,是突然发生的。甚至有疼痛肿胀情况出现,有的时候会伴有着睾丸炎同时出现,叫附睾睾丸炎。这种时候通过积极的治疗,也就是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包括结合着休息,结合局部的治疗,可以恢复。但如果附睾炎由于早期治疗不及时,或者细菌毒力非常强,导致迁延不愈,可能逐渐转变成慢性附睾炎。慢性附睾炎相对而言在治疗效果上就会要差一点。即使有时用一些敏感的抗生素,包括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还有局部的物理治疗等,可能会起到相对较好的效果,如果这些治疗都不能有效处理,而且已经有了较明显症状,或者影响到生活了,可能还需要通过手术。
语音时长 01:23

2020-08-07

59739次收听

附睾炎容易治愈吗
附睾炎可以治愈。附睾炎必须要明确诊断,首先要判断是急性附睾炎还是慢性附睾炎。急性的附睾炎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诊断明确,寻找附睾炎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足量、足期、有效对病原菌进行抗菌治疗。第二,还应进行缓解疼痛,减少全身发热症状对症治疗方法。疼痛严重时进行输精管、精索封闭注射。第三,特别严重急性附睾炎发生坏疽,甚至严重导致睾丸炎,造成张力过大情况下,需手术切开进行减张,缓解局部的血运。慢性附睾炎表现特征是慢性长期存在的附睾硬结及附睾疼痛。应选用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若疼痛仍然不缓解,或感染反复发作,疼痛明显,有时不得已采取附睾切除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附睾炎疼痛。
语音时长 01:42

2020-03-17

61174次收听

附睾囊肿吃哪些药
附睾囊肿本身是附睾管或者附睾管旁边的间质慢性病变导致的一种囊性改变,它是一种良性病变,非常局限,界限清晰,囊肿内包含有一定囊液。大多数情况下,小的囊肿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如果囊肿合并感染,或者出现少量出血的情况,会引起疼痛,相应的就要服用抗炎药物和缓解疼痛的药物,但是发生囊内出血和囊内感染几率非常低,因此大多数囊肿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对于两或三公分以上的囊肿,有时候可以引起附睾疼痛不适,并且向腹股沟和腰部进行放射样的疼痛。这个时候可以对症的口服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但必要的时候大囊肿还是要进行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21

2020-03-17

48791次收听

02:53
附睾囊肿怎么检查
附睾囊肿会在睾丸外上方有明显增大的肿块,有些患者也会产生疼痛,具体检查方式首先可采取物理检查。物理检查是指医生带上手套,进行附睾触摸,发现肿块或产生触摸疼痛,可断定附睾已经出现问题。此时应该做尿常规和前列腺液检查,看看有没有感染情况,甚至要做阴囊超声诊断,观察肿块大小、血供状态。如果这几项检查仍得不到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地做一下血液中常见的附睾和睾丸肿瘤的标记物的测定、CT、核磁检查,排除或确诊是肿瘤疾病的存在。
02:19
附睾炎注意事项
附睾炎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多喝水,多排尿,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附睾炎患者有以下几方面注意事项:一、注意生殖道的健康和卫生,避免不洁的性行为,及时清理外阴,进行包皮环切手术,减轻外阴感染的几率;二、多饮水,多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避免排尿时非常急迫;三、避免劳累和饮酒、受凉等诱发因素。四、避免性生活,减少性生活的次数和频率;五、住院患者尽量不留置导尿管;六、注意休息,减少站立,避免做剧烈活动。
结核性附睾炎传不传染
首先,结核性附睾炎,顾名思义它的病因,就是由于结核感染到附睾以后,引起的结核性附睾炎,大家一听说倒是结核,都会想到它具不具备传染性。我可以告诉大家,结核性附睾炎的来源途径,是通过血缘性来的,它的原发病灶,往往是在肺,也就是肺结核。换句话说,如果病人是开放性的肺结核,同时合并有泌尿系的结核,比如说附睾结核,这种情况,病人是具有传染性的。但是如果病人的肺结核已经治愈,同时合并有泌尿系的结核,比如说附睾结核,前列腺结核,这种情况下,它并不具备传染性,所以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传染性的结核都是由于肺结核,尤其是那种活动性的,开放性的肺结核引起的。所以在临床上,泌尿系的结核,它发生传染的几率不大,除非合并应有明显的开放性的活动性的肺结核的病人,才具有典型的传染性。
语音时长 01:27

2019-12-20

57877次收听

02:21
附睾炎是怎么引起的
附睾炎的诱因往往是由于逆行性感染,细菌通过逆行性到达附睾,就会引起急性附睾睾丸炎。在临床上最多见的病人,就是那些经过大手术以后,长期卧床的病人,同时伴有下有尿管,在短时间内不能拔除尿管的病人,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引起逆行性的感染。细菌通过逆行到达附睾,引起急性的睾丸附睾炎,主要临床表现就是,一侧的阴囊肿胀疼痛,红热,病人有明显的疼痛感,甚至于不敢去触碰它。这种情况下,需要给病人的治疗就是让病人卧床,然后通过应用足量的抗生素,达到一定的疗程,至少一周以上。同时还可以建议病人,外用一些药物,比如说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是如意金黄散,它是黄色的粉末样物质,通过敷在纱布上,用温水溶开,然后再把它敷在肿胀的阴囊上,联合抗生素的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左侧附睾囊肿怎么治疗
左侧附睾囊肿患者在无症状时可不必进行特殊治疗,但如果囊肿体积较大,就需要及时做附睾摘除手术等外科手术来治。另外,也可以先做穿刺抽吸治疗,之后再向囊肿组织内注射硬化剂类药物,以促进囊肿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