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流感”,预防策略大不同
流行性感冒(流感)的预防策略需根据病毒类型、人群特征和传播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预防、个人防护三类措施。
一、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是预防季节性流感的有效手段,需每年接种。三价疫苗含两种甲型(H1N1、H3N2)和一种乙型病毒株,四价疫苗增加另一种乙型病毒株。6月龄以上人群均可接种,重点推荐医务人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接种后2-4周产生抗体,保护期6-8个月。对鸡蛋过敏者需谨慎接种。
二、药物预防
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用于暴露后紧急预防,适用于未接种疫苗的密切接触者,需在暴露后48小时内启动。药物预防不能替代疫苗接种,疗程一般7-10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病毒耐药性,须严格遵医嘱。
三、个人防护
日常需保持室内通风,流感季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降低飞沫传播风险,接触公共物品后需用含酒精洗手液清洁。咳嗽礼仪要求用肘部遮挡口鼻,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热退后24小时。合理膳食和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
四、甲型流感防控
甲型流感易引发大流行,需加强禽类接触者防护。H5N1、H7N9等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接触活禽传播,从业者应穿戴防护装备,出现发热症状需立即上报。针对新型甲流病毒需快速研发匹配疫苗,必要时采取区域隔离措施。
五、特殊人群防护
孕妇接种灭活疫苗可同时保护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评估接种时机。托幼机构需落实晨检制度,养老院应建立隔离观察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高,除疫苗接种外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和防护装备使用规范。
流感预防需采取分层管理策略。普通人群以疫苗接种和基础防护为主,高危人群建议联合药物预防。出现聚集性疫情时,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强化环境消毒。保持适度运动、足量饮水、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可减少流感诱发因素。
相关推荐
02:30
02:19
02:23
02:00
02:22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流感季节如何避免流感
- 2 流感季节怎么避免流感
- 3 流感与禽流感的区别
- 4 禽流感与流感的区别
- 5 流感是感冒吗流感有什么症状?
- 6 甲流感是不是禽流感
- 7 流感和禽流感的区别
- 8 流感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