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发烧怎么办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现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等方式处理。血小板减少症伴发热可能与感染、药物反应、免疫异常、骨髓抑制、原发疾病进展等因素有关。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退热贴,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额头。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退热药物。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蔬菜泥等,避免过硬食物划伤消化道黏膜。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茶色尿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发热期间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分散片等不影响血小板的抗生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可考虑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严重出血倾向者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伴活动性出血时,需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输注过程中密切监测有无寒战、皮疹等输血反应。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同种免疫反应。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每日监测体温4-6次,记录发热时间和热型。注意观察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出血倾向变化,口腔护理使用软毛牙刷。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导致碰撞伤。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治疗期间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血液科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