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性肝损害的中医药治疗

53749次浏览

糖尿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除了可引起肾脏、心脏、视网膜、神经等组织器官损害外,亦可导致各种类型的肝脏损害。

一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可累及机体各脏器缺血缺氧,肝脏也不例外,缺血可引起肝细胞内二氧化碳蓄积,酸中毒、氧供减少,氧消耗增加,使肝脏转氨酶活性增加,胆红素代谢紊乱,重者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尤其是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肝脏损害。

二是糖尿病患者易患病毒性肝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生肝硬化肝癌,糖尿病患者原发肝癌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的4倍。

三是糖尿病与脂肪肝常为姊妹病伴随发生。

四是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等等都随时发生。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出现肝损害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防治,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性肝损害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 糖尿病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糖尿病性肝损害是很常见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有关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轻微,不典型,最常见症状为糖尿病及肝损害共同存在的症状,消渴、乏力,有部分患者由多食易饥,并发肝损害后转为厌食,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二是体征少,一般无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肝病容等,发生肝硬化时才有这些体征,而且肝质地较硬,可有或无触痛,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9%肝肿大,未控制者60%肝肿大,在酮症时100%肝肿大。三是肝损害表现为胆红素、转氨酶升高及白蛋白下降,但大多数均为轻度异常,仅少数重度明显异常。四是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

二、糖尿病性肝损害中医辨证论治

糖尿病性肝损害多属中医“消渴”、“胁痛”、“积聚”、“黄疸”、“痞满”、“呃逆”、“呕吐”、“腹痛”等范畴。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不畅,过度肥胖、劳累等。由于精神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致气血瘀滞肝络;过食高粱厚味,或肝气侮脾,或久坐气消,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聚湿生痰,郁久化热,热损肝络;瘀血、湿热、痰湿搏结于肝络致肝脏损害。因此应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清热利湿,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在辨证基础上分型论治为好。

1、肝郁脾虚证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倦怠乏力,情志不畅,抑郁焦虑,腹胀胁痛,心悸不安,纳食不香,舌质淡红,苔薄黄而腻,脉细滑。化验检查:血糖、血脂、血粘度、转氨酶轻度升高。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化湿。

方药: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白芍20g ,枳实10g, 茵陈9g, 黄芪30g ,香附15g ,郁金15g ,川芎20g, 黄柏9g, 苍术12g ,泽泻12g, 生山揸10g,水煎服。

2、湿热内蕴证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肢沉懒动,口干口苦,急燥易怒,胸闷气短,恶心纳呆,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或舌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转氨酶中度升高、或伴有轻、中度脂肪肝或胆石症。

治法:健脾祛痰,清热化湿。

方药:连朴饮加减:

厚朴15g, 黄连6g, 石菖蒲10g ,半夏10g, 豆豉10g, 栀子10g, 虎杖15 g,芦根15 g,丹皮9g, 赤勺15g, 黄芩9g, 茵陈6g, 泽泻9g, 熟大黄10g,水煎服。

3、痰瘀阻络证

临床表现:嗜卧懒动,肢嘛疼痛,胸闷刺痛,眩晕头痛,动则加重,口干心烦,夜尿增多,视物模糊,腹账纳呆,舌质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脉沉涩。除有转氨酶升高,并发脂肪肝外,还多伴有持续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尿蛋白、冠心病心绞痛等多种慢性并发症。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逐瘀,疏肝通络。

方药:生脉饮和桃红四物汤加二陈汤或平胃散加减:

人参6g, 麦冬15g, 五味子15g, 桃仁10g ,红花10g, 熟地15g, 川芎10g, 当归15g, 赤芍10g, 陈皮15g, 黄芪20g, 苍术15g, 全虫9g, 地龙9g, 丹参15g, 栝楼15g, 厚朴15g,水煎服。

三、临床体会

对糖尿病性肝损害的治疗,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谨慎或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口服降糖药物,如磺脲、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尽量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经保肝治疗使肝功能恢复后,再考虑口服这类降糖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可加用降低转氨酶活性或退黄作用的中药,如田基黄、垂盆草、山豆根、茵陈、玉米须等;并可加用保肝降脂抗氧化作用的中药,如郁金、泽泻、虎杖、姜黄、决明子、生山楂、丹参、桃仁、荷叶等。治疗用药至转氨酶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脂肪肝消失为度。

相关推荐

02:23
正常口渴和糖尿病口渴的区别
正常口渴和糖尿病口渴一般有原因、伴随症状、改善方式等方面的区别。1.原因:饮水过少、大量出汗,或吃过咸的食物,都可能会导致口渴,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而糖尿病患者口渴的原因是血糖升高导致大量葡萄糖溶解在尿液中,带走了大量的水分,产生渗透性利尿,使渗透压升高刺激渴觉中枢,使患者容易出现口渴症状。2.伴随症状:正常口渴一般伴有少尿的情况,还可能会表现为皮肤干燥。而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常伴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3.改善方式:若为正常口渴,可以适量饮水,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同时少吃过咸的食物,口渴感会明显或者或消失。若为糖尿病口渴,单纯依靠喝水效果不佳,需要及时控制血糖,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该药物属于DPP-4抑制剂,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帮助患者平稳降糖,缓解口渴及其他糖尿病症状。此药的半衰期可达131.5小时,14天服用一次,能够降低患者的给药频次,提高用药的方便性和依从性。若为肾功能不全及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一般不需要调整剂量。如果糖化血红蛋白>8%,且使用其他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好,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将其与盐酸二甲双胍片联用,能增强疗效。用药期间,还要配合饮食管理和适当运动,有助于控糖达标。
02:30
哪些人适合吃考格列汀
考格列汀通常指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成人患者,建议遵医嘱两周口服一次口服。2型糖尿病的发生多与生活方式、遗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其影响了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利用或生成,从而导致血糖上升。另外,2型糖尿病存在方便性、依从性差的情况,而倍长平考格列汀片可提高患者的方便性、依从性。因为该药物能有效抑制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进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胰高血糖素的水平,达到长效降血糖的目的。除了该药物,患者还可以根据医嘱联合使用其他药物。例如,如果想要进一步控制血糖,患者可遵医嘱将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与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联用。此外,如果患者伴随脂肪代谢异常的情况,还可以遵医嘱使用美达信阿托伐他汀钙片,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脂肪代谢异常。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自身状况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也应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慢跑等,以辅助药物治疗,全面改善身体状况。
血糖7.0需不需要吃药
血糖7.0mmol/L,如果是空腹血糖,则够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因为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作为诊断标准,够这个标准,如果大于两次以上,就诊断为糖尿病,则需要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是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正常范围指的餐后两小时,是3.9-7.0mmol/L,则是一个正常的血糖。所以具体的情况,需要大家及时地到医院去就诊、检查,明确诊断。如果够诊断标准,则是吃药的标准,如果不是,则不需要吃药。所以检查到血糖异常以后,需要大家及时地到医院就诊,挂内分泌科,在专业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是糖尿病的病人,则会给与相应的治疗的指导措施。如果是不够诊断标准,则属于正常的状态。所以单纯的某一个血糖,不能判定是否为正常范围还是异常,需要大家及时地到医院去就诊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明确诊断以后,则根据诊断的情况,专业的医生会给大家提出来一些用药治疗的或者是饮食、运动的一些具体的情况。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应该积极地到医院去就诊、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治疗的具体措施进行的指导,而不要单纯地靠某一个血糖,则来判断是否为疾病的状态。
语音时长 02:28

2021-10-15

70143次收听

辅酶Q10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辅酶Q10虽属于保健效果良好的药物,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抗衰老人群、患有特殊性癌症、免疫力低下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正处于孕期、哺乳期以及过敏体质的人群,禁止食用辅酶Q10。个人在用药前,应详细评估个人体质,是否满足用药条件。
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吗
糖尿病不是吃糖多引起的,糖尿病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出现功能障碍,无法分泌维持血糖含量保持正常水平的激素。其中吃糖会引发人体血糖含量升高,但一般机体都会进行调节,从而逐渐恢复正常值。吃糖多并不会导致患上糖尿病,而是由于肥胖、生活作息不规律,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所致。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的危害也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我们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或者延缓出现这些并发症。一、糖尿病可以引起一些急性严重并发症如高血糖高渗状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二、糖尿病可累及身体很多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眼底视网膜等,可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三、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可出现疼痛、麻木、感觉消失,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等。四、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非外伤截肢的最主要原因,轻者可表现为皮肤干燥、发凉,重者可出现坏疽、溃烂。五、糖尿病易合并感染等并发症。所以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语音时长 01:26

2019-12-18

58411次收听

血糖高和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血糖高跟糖尿病还是有区别的,虽然说糖尿病就是血糖升高,但糖尿病是需要明确诊断的根据WHO一九九九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大于等于七点零毫摩尔每升或Ogtt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或者随机血糖大于等于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达到以上任任意一点考虑糖尿病的诊断成立。当然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测量两次。而血糖升高,它包括了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在糖尿病前期,有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减低两种类型。糖尿病前期的血糖它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它比正常人的血糖是高的。我们正常人的血糖空腹是三点九毫摩尔每升到六点一毫摩尔每升,餐后或者随机小于七点八毫摩尔每升。我们常说血糖高,一定要了解血糖高的程度,能不能达得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以说两者是不同的。
语音时长 01:35

2019-12-10

60439次收听

01:55
二甲双胍可以减肥吗
二甲双胍不是减肥药,如果是为了减肥,不建议吃二甲双胍。如果没有糖尿病,直接使用二甲双胍也达不到减肥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降血糖的药物,它通过使肝脏往血液中的葡萄糖输出减少,以及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一些临床观察发现,用了二甲双胍以后,体重会有所下降。服用二甲双胍以后,10%左右的病人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的恶心、食欲下降、腹泻,这些不良反应正好可以引起吸收减少或者排泄增多,能够起到降低体重的作用。所以2型糖尿病人可以使用二甲双胍,尤其是肥胖的患者适用。但是如果把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减肥药,除非正好产生了一些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才会降低体重。
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
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主要是指足部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有蚂蚁爬行,或针刺一样、疼痛的感觉。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下肢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深层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表现为足部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有一种蚂蚁爬行的感觉,或袜子套上去的感觉,甚至还有患者会有针刺一样、疼痛的感觉,这是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皮肤发凉、下肢发凉,像冷水包着一样。还有患者因为下肢动脉闭塞比较严重,造成下肢供血不足,会出现走路之后足部疼痛的症状,称为间歇性跛行。这是糖尿病足的前期症状。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主要是血管和神经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糖尿病的下肢动脉闭塞或者是狭窄,造成供血不足,可以造成糖尿病足的产生。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导致下肢的感觉异常、防御能力下降,共同作用产生糖尿病足。很多患者的糖尿病足,都是因为足部的皮肤感染或者是创伤引起。因此任何足部的感染或者破坏,甚至是蚊虫叮咬,都应该警惕,预防发展,避免成为重度糖尿病足。
语音时长 01:46

2019-05-30

68885次收听

02:01
妊娠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糖尿病由于血糖的明显升高,对胎儿和母亲都具有很大的危害。对于胎儿,会导致新生儿宫内发育的迟缓,或者发育过快。此外,高血糖会造成红细胞增多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增加,也会造成小孩早产,甚至流产。因此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非常明显,对母亲而言危害也非常巨大。首先可能导致怀孕的母亲产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指高血压特别明显,可以引起母亲死亡,非常危险。其次,容易造成宫内感染、出血等不良反应。所以高血糖,妊娠糖尿病对母亲和孩子都具有非常大的危害,应该解决。
糖尿病要注意高血压吗
如果患上糖尿病就和容易引发高血压,比正常人患上高血压的几率会更大一些,所以糖尿病患者们要注意自己平时的饮食,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在患病期间经常测量自己的血压,如果血压出现了任何异常,就要及时的治疗高血压,避免加重高血压的病情。
糖尿病初期症状有哪些
任何疾病都有它前期的一个真兆,糖尿病也是一样,当在生活当中发现一些症状时,我们要提高警惕,提前对自己的身体做个判断,早发现早治疗。例如糖尿病的初期你会感到体重不知不觉下降,没有好的精神状态,半夜口干舌燥等一些症状。这时大家要重视起来赶紧做进一步的检测。
糖尿病手麻可不可以扎针灸
糖尿病手麻是可以扎针灸的,但前提是要控制好血糖。出现糖尿病手麻,首先要确诊手麻的原因。如果是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这种情况用针灸治疗效果非常好。因为针灸治疗可以疏通患者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受损神经末梢的病变,减轻患者的病变和危害,使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但糖尿病病人手麻不一定是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还可能是别的原因导致的手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糖尿病合并有颈椎病时也会出现手麻的情况,这种情况除了治疗糖尿病,还要考虑颈椎病的治疗,手麻的症状才会得到改善。其他手麻还有很多病导致,具体情况应该在医师的诊断下,再具体治疗和处理。
语音时长 01:23

2018-12-21

58128次收听

02:50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可能会致盲,肾功能衰退、冠心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人口腔容易感染,比如牙龈炎、牙周疾病。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会很多,比如胃轻瘫、肠道疾病。
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吃糖本身不会直接就引发糖尿病,我们不能把吃糖等于糖尿病,不能划等号。但是吃糖多了,毕竟不是件值得提倡的事。因为糖是含能量的,我能量消耗没那么大,但是吃糖吃的很多,于是这些能量就会在体内催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