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8-09-2963415次播放

视频内容: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可能会致盲,肾功能衰退、冠心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人口腔容易感染,比如牙龈炎、牙周疾病。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会很多,比如胃轻瘫、肠道疾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31
倍长平可以和什么药一起吃
倍长平通常指倍长平考格列汀片,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对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糖化血红蛋白≤8%的患者,可以遵医嘱单独使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若糖化血红蛋白>8%,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可以遵医嘱将该药物与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服用,可控制血糖水平,与降血脂药物,如美百乐镇普伐他汀钠片,一起吃也不会互相影响药效。倍长平考格列汀片是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该药物引入三氟甲基,能够增强药物疗效,提高代谢稳定性或膜渗透性。该药物是两周口服的长效小分子降糖药,半衰期可达131.5小时,能保持两周内DPP-4酶抑制率在80%以上,给药频次低,药物方案简单,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帮助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风险。此外,倍长平考格列汀片采用葡萄糖依赖性降糖机制,服用后出现低血糖的风险较小,对身体的副作用较少。同时,该药物适用人群广泛,肾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在服用时也无需调整剂量,一般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少吃高糖食物,如奶油蛋糕、冰激凌、奶茶等,容易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可能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体重下降过快的原因是什么
体重下降过快的原因有可能是甲状腺亢进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因素,利尿药物等药物因素,长期过度运动、节食等生活因素引起的。1.疾病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会使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度,或流失过度,导致人体体重下降过快。2.药物因素:利尿药物会使人体大量排出水分,水分排出后人体体重会下降,如果药物剂量大、效果明显,人体体重会出现明显下降。3.生活因素:长时间节食、过度运动,或是节食和过度运动同时进行,人体的体重会下降过快。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节食和剧烈运动。如果在没有节食、过度运动的前提下出现体重下降过快的情况,应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患有疾病。
语音时长 01:30

2022-08-01

15137次收听

血糖6.2算正常吗
血糖6.2mmol/L,对于不同的情况,诊断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空腹血糖,则是不正常的血糖。所谓空腹血糖指的是停止饮食8到12小时以上的时间,所测得血糖。血糖正常值范围是3.9到6.1mmol/L之间;大于等于6.1mmol/L以上,小于7mmol/L以下称为空腹高血糖,则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IFG。如果对于孕妇来说,空腹血糖是3.9到5.1mmol/L,大于等于5.3mmol/L,则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空腹血糖为6.2mmol/L,则需要大家及时地到医院去就诊、检查,做糖耐量筛查试验,检测餐后血糖,以明确诊断是否为糖尿病。如果对于餐后血糖来说,餐后通常指的是餐后两小时,就是指的进餐第一口算起到整两个小时的时间的血糖,餐后为3.9到7.8mmol/L之间,则6.2mmol/L是正常的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11.1以下,称为IGT,就是糖耐量异常。大于等于11.1mmol/L,则诊断为糖尿病。所以对于想明确诊断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以明确诊断。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来进行干预。
语音时长 02:26

2021-11-05

59308次收听

孕妇有糖尿病能否自然分娩
在我们平时,很多女性都会担心,自己本身就有糖尿病,能生孩子吗?这一问题困扰着很多女性,平时女性朋友出现疾病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千万不要觉得调整饮食就可以治好,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还是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专家的意见。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所有食物都具有血糖生成指数,血糖指数生成低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糖尿病患者可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水果。
糖尿病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引起糖尿病,餐后血糖高的原因有多种,需要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首先应该控制饮食,做到营养均衡,不要暴饮暴食,还应该适当的运动,建议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当出现这种情况后需要放松心情,尤其要做好餐后血糖监测,如果是因为肥胖所造成的就要减肥。
糖尿病的前期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且体重减轻。当血糖过高时,小便渗透压增高,会产生渗透性利尿,产生多尿症状。大量排尿后血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饮水增加。因缺乏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体内缺乏能量,会出现多食,但缺乏能量会促进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出现体重下降。而在糖尿病前期时,由于血糖升高不明显,往往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有部分患者早期则会出现乏力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25

2020-03-16

58730次收听

糖尿病人如何预防低血糖
预防低血糖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运动的量,随身携带食物以及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糖尿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药物使用量过大。药物的使用量有规定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但糖尿患者在运动时要注意。不能为了能使血糖下降而过度的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运动的方式及强度。三、糖尿患者在出现轻微的低血糖症状时,如果及时补充食物就能够让症状有所缓解,因此糖尿患者要随身携带一些高糖食物,防止低血糖症状加重。四、饮食要注意每天定时定量,能够让身体及时补充所需能量,进而避免药物发挥作用而让血糖过度下降,注意戒酒,喝酒易出现低血糖。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31

57543次收听

糖尿病人脚麻如何缓解
糖尿病人脚麻木一般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没有达到很好的控制,引起了慢性的血管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下肢感觉异常,引起脚麻或者是感觉异常,针刺一样的感觉,或者是刀割一样的感觉,或者是感觉的减退。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改善代谢的紊乱,积极的改善原发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及血的粘稠度,并且要控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如果血糖没有控制良好,那么改变目前降血糖的方案是血糖积极的控制使血糖控制达标。另外就是从它的发病机制来看有一个抗氧化的作用,有一个氧化应激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毒性作用,所以我们要积极的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氧化作用,比如说血栓通等能改善微循环或者是用营养神经的,比如甲钴胺,因为如果没有明显的缓解可以协助一些利尿治疗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57

2019-12-09

58880次收听

糖尿病会传染吗
糖尿病是常见疾病里面的一种,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这种问题,会让身体功能受到影响,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但是它有一定的遗传性,糖尿病患者早期会出现多尿口渴,体重减轻以及有强烈饥饿感的症状。
01:57
怎样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的两个重要原因是人群体重增加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因此预防糖尿病首先应该对人群进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提高老百姓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要控制饮食,要减少脂肪、碳水化合物、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减少热量的摄入,保持合理的身材、体型。另外要加强运动。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建议每周保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锻炼,才能够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其次应该限盐、戒烟、限酒,要保持心态的平衡,才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从而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能活多久
糖尿病到底能活多久,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决定,轻微的糖友只要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一般对患者的寿命无碍。患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通常存活期限可以在五年以上,糖尿病患者是需要定期监测血糖的,同时还要坚持服用药物、保证日常饮食的科学、规律地进行生活。
02:02
妊娠糖尿病影响胎儿吗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有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显性糖尿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糖尿病的孕妇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有影响,它会使胎儿的死亡率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正常孕妇的发生率要高六倍左右。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的影响大小最终取决于血糖控制的情况。如果血糖控制得很好,控制在范围之内,和正常孕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01:32
糖尿病遗传吗
实际上糖尿病会遗传,如果家族里面出现一个糖尿病人,在后代里面出现糖尿病的机会大概是比非糖尿病人的家族高3-20倍,这是国外做过很多的调研得出来一个数据。这种遗传不是一对一的。并不是说父母是糖尿病,孩子就一定是糖尿病。但是遗传应该说在糖尿病发病里面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不是一定发病,可能跟出生以后的饮食、生活方式等等都有关系,是不是就一定能遗传到子代,同父母遗传给孩子,还是跟后天的很多因素有关系。
02:33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病因有遗传、基因、疾病等。一、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或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得糖尿病几率就比正常人要高得多。二、基因方面,某一些基因的缺失或者某些基因的变异会引起糖尿病。三、疾病方面,比如急性胰腺炎,它的并发症里就有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