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的定性诊断与治疗

59821次浏览

胆囊息肉的定性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分析,治疗方式根据息肉性质及大小决定,主要包括定期复查、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

1、超声检查

超声是胆囊息肉的首选筛查手段,可明确息肉大小、形态及血流信号。直径小于10毫米、带蒂且无血流信号的息肉多为胆固醇性息肉,恶性概率较低。超声造影能进一步鉴别息肉性质,对基底宽、形态不规则的息肉需警惕恶变可能。

2、CT与MRI增强

CT增强扫描能显示息肉与胆囊壁的关系,适用于超声诊断不明确的病例。MRI联合MRCP对鉴别腺瘤性息肉与早期胆囊癌具有优势,典型恶性征象包括胆囊壁增厚超过4毫米、息肉直径超过15毫米。

3、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CA19-9和CEA升高可能提示恶性病变,但特异性有限。联合检测对高风险息肉有辅助诊断价值,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需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

4、病理活检

经皮或术中活检是确诊金标准,适用于影像学高度怀疑恶变的病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但存在胆汁漏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5、手术指征

直径超过10毫米、快速增长、合并胆囊结石或瓷化胆囊的息肉建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疑似恶变的息肉,需扩大切除范围并送快速病理检查,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

确诊胆囊息肉后应每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息肉变化。日常避免高脂饮食,控制体重,减少胆囊刺激。若出现右上腹持续疼痛、黄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随访肿瘤标志物及腹部影像学检查。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遗传因素
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病变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有的患者还担心会不会遗传,胆囊息肉遗传因素有哪些。
胆囊息肉的饮食要求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肉芽状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在发作时,患者的胆囊壁内部会产生类似于肉刺的组织结构,并占据一部分胆囊体积,使胆囊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由于胆囊息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所以大家在平时一定要注意防范。
如何做好胆囊息肉的预防呢
胆囊息肉是指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胆囊息肉的危害有很多,其恶变多处于早期,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有癌变可能。现在就由我们的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做好胆囊息肉的预防。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
怎么预防谈谈如何做好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指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胆囊息肉的危害有很多,其恶变多处于早期,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有癌变可能。现在就由我们的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做好胆囊息肉的预防。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
胆囊息肉如何锻炼能变小
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患者采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也有的患者采用运动的方法来治疗,但是很多的患者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运动方法来治疗胆囊息肉,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胆囊息肉如何锻炼能变小:
不健康的饮食可能会导致胆囊息肉吗
很多病人询问,不健康的饮食跟胆囊息肉会不会有因果关系?这个回答的一定是肯定的,虽然说胆囊息肉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基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去追溯的,但是虽然没有任何一个病因可以说作为一个主导的因素,但是从胆囊息肉的成分来看,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胆囊息肉跟我们的高脂饮食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胆囊息肉的成分85%是来自于胆固醇,所以胆固醇息肉是胆囊息肉里面最多见的一种。胆固醇是如何进入胆囊的?那么肯定是来自于我们肝脏所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果我们摄入大量的高脂饮食,肝脏的胆固醇就会形成得比较多。胆汁里面含有大量的胆固醇的成分,在胆囊中进行胆汁储存的时候,这些胆固醇就会形成过饱和,形成析出、沉积,或者说在胆囊壁上就会形成结晶,有可能就会形成胆固醇的这种息肉。那么在我们不规律的饮食的情况下,比方说我们该吃早点了,但这时候我们没有去进行早点的摄入,就会造成胆汁没有定期地进行排空,就会造成大量的胆固醇的沉积,没有进行清洗,也会造成胆囊息肉或者胆固醇样的结石的产生。所以规律的饮食和减少高脂饮食对胆囊息肉的发生一定是会有作用的。
语音时长 01:54

2020-05-15

58828次收听

02:49
不健康的饮食会导致胆囊息肉吗
不健康饮食肯定会导致胆囊息肉。胆囊息肉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基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等,但是从胆囊息肉的成分来看,可以很明确地说,胆囊息肉跟高脂饮食有一定关系。胆囊息肉的成分85%是来自于胆固醇,胆固醇息肉是最多见的一种。如果我们摄入大量的高脂饮食,肝脏的胆固醇就会形成得比较多。胆汁里面含有大量的胆固醇的成分,在胆囊中进行胆汁储存的时候,这些胆固醇就会形成过饱和,形成析出、沉积,或者说在胆囊壁上就会形成结晶,有可能就会形成胆固醇的这种息肉。在不规律的饮食的情况下,比如不吃早点,会造成胆汁没有定期地进行排空,就会造成大量的胆固醇的沉积,也会造成胆囊息肉或者胆固醇样的结石的产生。
胆囊息肉原因有什么
其实胆囊息肉的形成机制现在并不是十分清楚,胆囊息肉它主要的病理类型有两个:一个是胆固醇息肉;一个是腺瘤样的息肉。胆固醇的息肉它形成主要可能跟他胆囊内对胆固醇,包括胆汁酸的这种分解代谢能力有关系。而腺瘤样的息肉本身可能是胆囊里生长的一个具有恶变潜质的这么一类病理变化,所以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特别的明确,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控制胆囊息肉的发生,以及控制胆囊息肉的生长速度,所以我们能做的在发现胆囊结石以后进行一个密切的监测和随访,如果发现胆囊息肉短期之内有明显的增大,直径超过一公分,就需要尽早的进行一个外科手术的一个干预,因为对于这种直径大于一厘米的胆囊息肉,他以后就会有这种恶变的这种可能性,而这种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是非常高的,胆囊癌他在恶变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症状,我们需要密切的进行监测和随访。
语音时长 01:54

2020-03-16

54102次收听

胆襄息肉有哪些症状
胆襄息肉的症状有轻重,可伴有反复的胆囊炎发作,可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没有任何的不适症状。有的胆囊息肉合并了胆囊结石、胆囊炎,其表现的症状,也不是由于息肉引起,而是由于结石堵塞胆囊管,或者是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而出现腹痛、发热。除胆囊息肉,在胆囊颈部可能会堵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之外,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无症状,或者是症状轻微,或者是其症状和胆囊息肉无关。少数的胆囊息肉,如腺瘤性息肉,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其基底较宽,直径较大,内部有血流,生长速度比较快,存在潜在癌变的风险。对于腺瘤性息肉,即使没有症状,也是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息肉的诊断,症状并不是主要的依据,而是要通过观察其变化,判断其性质,以及对于胆囊息肉是否合并有其胆囊系统疾病来进行综合的判断。一旦确诊为无论是胆固醇性的息肉,还是对于胆囊有潜在影响的其疾病,都要注意饮食中低脂、低热量,以及定期的体格检查。
语音时长 02:54

2020-02-21

62391次收听

02:10
胆囊肌腺症是什么病
胆囊腺肌症属于一种慢性炎症,病因尚未清楚,属于一种良心胆囊疾病,不过弥漫性胆囊腺肌症危害性大,需要及早借助外科手术治疗。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胆囊的慢性炎症,其具体原因并不是很清楚,往往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增厚,对于胆囊腺肌症,根据及分布特点分为弥漫性胆囊腺肌症,截断性胆囊腺肌症和局限性胆囊腺肌症。认为胆囊腺肌症属于一种良性胆囊疾病,其发生癌变的风险非常低,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胆囊腺肌症,像弥漫性的胆囊腺肌症,由于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丧失功能,建议,尽早的通过外科手术。而阶段性的胆囊腺肌症甚至在胆囊上不止一处出现了局限性的胆囊壁增厚,这种情况胆囊腺肌症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则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对于局限性的胆囊腺肌症,往往是在胆囊底部出现非常局限的胆囊壁增厚,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观察其病灶大小形态的变化,而不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02:53
胆囊息肉可以自愈吗
绝大多数胆囊息肉不能自愈。胆囊息肉是指胆囊腔内生长的息肉样组织,一般都建议病人做定期的随访观察,因为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跟其直径有明确关系。直径小于一公分以下的息肉,只需要定期的体检就可以。而直径已经超过一公分的息肉,一般建议做外科手术。超过一公分的息肉,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胆囊癌,而胆囊息肉发展成胆囊癌的过程没有任何症状,等有症状的时侯再就诊,绝大多数患者就已经处于晚期。胆囊癌本身的恶性程度非常高,所以绝大多数胆囊息肉没有自愈的可能。
胆囊息肉症状
胆囊息肉症状大多数是没有症状,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做判断。胆囊息肉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的疾病,胆囊息肉在百分之85以上的人是没有任何感觉的,有少部分的病人会有胆囊炎、胆结石类似的症状,比如说脂肪餐后,、暴饮暴食以后,右上腹会有隐痛不适,也有少部分病人可能以为是胃的问题,感觉是胃有不舒服或者胃疼,这些都有可能是胆囊息肉引起的症状。胆囊息肉的症状不是特别的典型,大部分人没有症状,少部分人可能有胆囊炎的表现,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大家可以自身来感觉一下,胆囊息肉在脂肪餐后有些时候会诱发胆绞痛的表现,轻度的就类似于胃不舒服,所以好多病人误以为是吃坏肚子了,看上腹不适的感觉,其实这个时候有可能就是胆息肉引起的症状。有些病人可能还会放射到右肩后背,但是这样的症状相对来说比较少,大部分是伴有炎性的改变的时候,胆囊息肉才会有这种症状,病人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会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这个时候胆囊息肉不光是息肉引起的症状,常常是因为伴有胆囊炎引起的胃肠道的不舒服,所以会出现恶心呕吐的这些症状。所以说大部分患者应该是没有症状,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胆囊息肉,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做判断。
语音时长 02:17

2019-12-20

65627次收听

02:53
胆囊息肉的饮食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的良性疾病之一,胆囊息肉的原因,有一条就是胆汁刺激胆囊内膜引起的慢性炎症的刺激。这种息肉叫炎性息肉,也是胆囊息肉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因。为了预防这种息肉不断的长大,平时饮食应该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比如油炸的食物,避免刺激胆囊息肉不断的生长。另外一定要早上要养成吃早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胆汁经过一晚上的代谢以后,在胆囊里是高度浓缩的状态,正常时间吃早餐以后,整体会把浓缩的胆汁排到肠道里去,对胆囊内膜的刺激就会减少。如果不吃早餐,高浓度的胆汁在胆囊里经过一夜的浓缩以后,对胆囊内膜的刺激就会加大,促进胆囊息肉的继续长大。
01:20
胆囊息肉的症状
绝大部分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没有任何的表现。在一般情况下,患者都是因为在进行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患有胆囊息肉。在少数的情况下,有一些患者,是因为出现其他的腹部的不适,在进行超声检查的时候,偶然发现胆囊里面有息肉。也有少数的情况,有些胆囊息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患者出现胆囊息肉的位置,比较特殊,胆囊息肉长在靠近胆囊管的位置。在胆囊进行收缩的时候,息肉就会有可能恰好把胆囊管堵住。在这个时候,患者就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的感觉。或者就是患者的息肉数量特别多,从而影响了胆囊正常的收缩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隐隐约约的不适感。但是,绝大多数胆囊息肉的患者,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生与胆汁成分比例失调、不吃早餐、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有关系。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是胆固醇的结晶,因为胆汁里面含有胆固醇、胆酸和胆盐,这三种物质的比例失调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沉积,就是常见的胆固醇的沉积。胆固醇沉积一种是绝对值升高,也就是它的浓度过大导致的沉积。还有一种是三种物质的比例失调导致的沉积。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得胆固醇性的息肉,因为胆汁是从肝脏分泌,由胆囊进行储存和浓缩。经过一夜的时间后,胆囊里面实际上储存了大量胆汁,而且已经经过浓缩。如果不吃早餐,胆汁在胆囊停留的时间又多出四五个小时,所以这部分人容易得胆固醇性的息肉。本身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也容易得胆固醇性的息肉。还有少部分病人是真正的胆囊息肉,这种息肉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病理过程,和饮食并没有什么关系。
语音时长 01:51

2018-09-07

5669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