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检查可以检查出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可通过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CTA、踝肱指数检测、血管内超声、血液生化检查等方式检查。动脉硬化是血管壁增厚、弹性减退的病理改变,早期筛查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1、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超声通过高频声波成像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形成情况,是无创检查动脉硬化的首选方法。该检查能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对预测脑卒中风险有重要价值。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过程约15-20分钟。
2、冠状动脉CTA
冠状动脉CTA利用CT扫描结合造影剂显影冠状动脉,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管腔狭窄情况。该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灵敏度较高,但需评估肾功能后使用造影剂。检查时需控制心率,辐射量约为5-10mSv。
3、踝肱指数检测
踝肱指数通过测量踝部与上臂血压比值评估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正常值应大于0.9。该检查简单快速,适用于外周动脉疾病筛查。数值低于0.4提示严重缺血,需进一步行血管造影检查。
4、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通过导管将微型超声探头置入血管内,可精确测量血管壁结构和斑块成分。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多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同步进行,能指导支架植入方案选择。
5、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脂四项、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可间接反映动脉硬化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超过3.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低于1.0mmol/L时需警惕血管病变,但无法直接诊断动脉硬化。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动脉硬化筛查,尤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吸烟史者更应加强监测。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发现血管斑块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斑块脱落。若出现胸闷、下肢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血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