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太高会导致什么后果
血糖太高可能导致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器官损害,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等。
血糖持续升高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严重脱水、意识模糊甚至休克。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肾脏微血管在高糖环境下会发生病变,初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高血糖还会损害周围神经,导致四肢麻木、刺痛感,严重时出现足部溃疡甚至截肢。
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早期表现为视力模糊,后期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脱离导致失明。高血糖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增加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风险。长期代谢紊乱还可能诱发脂肪肝、骨质疏松等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自主神经病变,表现为腹胀、便秘或腹泻交替。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足部每天检查有无破损,选择透气舒适的鞋袜。按医嘱规范用药,不随意调整剂量,每3-6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出现多饮多尿加重、体重骤降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