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引起的高血压怎么治疗
肾炎引起的高血压可通过控制原发病、降压药物治疗、饮食调整、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血压等方式治疗。肾炎导致的高血压通常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
1、控制原发病
治疗肾炎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需根据肾炎类型选择针对性治疗,如IgA肾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膜性肾病可能需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同时需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指标,避免疾病进展加重高血压。
2、降压药物治疗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这两类药物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并减少蛋白尿。若血压控制不佳,可联合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利尿剂如呋塞米片,但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
3、饮食调整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减少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燕麦、绿叶蔬菜,有助于改善肾小球代谢。
4、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烹饪时可使用柠檬汁、香草等替代盐调味。合并水肿时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帮助排钠。
5、定期监测血压
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并记录,重点关注晨峰血压和夜间血压波动。若收缩压持续超过140毫米汞柱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每3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等指标评估肾脏损害程度。
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以防血管收缩导致血压骤升;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克乙醇当量;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若出现下肢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