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一般什么伤
鼓膜穿孔通常由外伤、感染或压力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症状。鼓膜穿孔的损伤类型主要有外伤性穿孔、感染性穿孔、气压性穿孔等。
1、外伤性穿孔
外伤性穿孔多由尖锐物体刺伤、耳部撞击或不当掏耳导致。患者可能出现突发耳痛、耳内出血或听力减退。轻微穿孔可能自愈,严重者需就医处理。避免自行清理耳道,防止感染加重。
2、感染性穿孔
感染性穿孔常见于中耳炎反复发作,脓液压迫导致鼓膜破裂。伴随耳流脓、持续性耳痛及发热。需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控制感染,必要时行鼓膜修补术。
3、气压性穿孔
气压性穿孔因飞行、潜水等外界压力骤变引发,表现为耳闷、爆裂声后听力骤降。急性期需避免擤鼻,可用苯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症状,多数2-4周自愈。
4、噪声性穿孔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可能造成鼓膜渐进性损伤,初期为耳鸣、耳胀,后期可致穿孔。需远离噪声环境,佩戴防护耳塞,严重者需手术干预。
5、化学性穿孔
强酸强碱液体进入耳道可腐蚀鼓膜,导致剧烈疼痛和快速听力丧失。立即用清水冲洗后就医,后期可能需鼓室成形术修复。
鼓膜穿孔后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促进黏膜修复。恢复期间禁止乘坐飞机或潜水,擤鼻时需单侧轻柔操作。若出现发热、眩晕或脓性分泌物增多,须及时复查。日常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深入耳道,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其勿揉搓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