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有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黏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和感染等。肝硬化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时需立即就医。
1、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可达到正常值的2-3倍。长期门静脉高压会使侧支循环开放,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压力超过12mmHg时出血风险显著增加。治疗需降低门静脉压力,常用药物有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注射液。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下段和胃底的静脉因压力增高而扩张迂曲,曲张静脉壁变薄易破裂。进食粗糙食物、腹压增高等因素可诱发破裂出血。内镜检查可见红色征、蓝色征等出血先兆表现。急诊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是首选止血方法。
3、胃黏膜病变
肝硬化患者常合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充血水肿、微循环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重黏膜损伤。表现为胃黏膜糜烂、溃疡形成。治疗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
4、凝血功能障碍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常低于100×10⁹/L。轻微外伤即可引发出血。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维生素K₁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
5、感染
肠道细菌易位诱发自发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加重凝血障碍。感染可诱发或加重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需经验性使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肝硬化患者应进食软质易消化食物,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严格戒酒,遵医嘱服用普萘洛尔片等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静脉曲张程度,必要时行预防性内镜治疗。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