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50岁足跟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或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形鞋垫或手术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第一步疼痛。可能与长期站立、肥胖或足弓异常有关。建议减少负重活动,使用足弓支撑垫,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骨质增生,行走时疼痛明显。X线检查可确诊。急性期建议冰敷,慢性期可用超声波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跟骨骨刺切除术。
3、跟腱炎
跟腱炎表现为跟腱部位肿胀压痛,多因运动过度或鞋子不合适导致。应停止剧烈运动,使用跟腱保护套,可遵医嘱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
4、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炎会导致跟骨后方红肿热痛。建议穿宽松软底鞋,避免局部摩擦,急性期可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
5、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可能引起跟骨应力性疼痛,多见于绝经后女性。需进行骨密度检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改善骨代谢。
日常应注意选择有缓冲功能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每日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疼痛发作时可进行15-20分钟温水泡脚。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夜间痛、进行性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