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对孤独症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0160182次浏览

诊断标准里的条文是宽泛的,不能涵盖所有发展障碍儿童的特点。拿DSM-5举例,里面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我们都很清楚,但为什么同样看上去符合自闭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孩子有的智商120,却有的只有50;为什么有的无语言但有的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甚至滔滔不绝;有的兴趣广泛却有的兴趣狭窄。这些问题无法解释的原因是因为DSM-5的标准过于统一宽泛。去求医的孩子尽管其他表现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喜欢开关灯、有的喜欢不停的摆手、有的不对视、有的没有语言等等,但核心症状几乎都符合DSM-5的诊断标准。 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导致自闭症的发病率数字逐年成倍增加。

这个更宽泛的标准已经使每68个美国儿童带上了自闭症的帽子,但美国DSM-4到DSM-5将诊断标准降低,用一个自闭症谱系障碍将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样的普通发展障碍涵盖其中,是与其社会保险制度及民众对待无法治愈疾病的价值评判标准等社会更深层原因有着直接关系。而我们国家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保障和宽容度都很低,任何发展障碍儿童一旦被贴上自闭症的标签,将给家庭带来了巨大心里创伤和压力。国外的诊断标准是否适合我们国家,将国外的诊断标准进行更准确的界定、更细致的分类,让更多孩子摘掉自闭症帽子,也许通过我们的工作建立我们国家自己的诊断标准并推广到世界,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是每一位医者的必须有的愿望和职责。

诊断方法落后

大多数医生评估一个孩子是否是自闭症都是以孩子的外在行为表现为导向的主观过程,无论是哪一类量表里描述的都是自闭症的一些外在行为特征,确定自闭症的依据是符合的特征多则分值大,分值大于多少为“可能是自闭症”,再大于多少倾向性更严重,分值很高时可确诊。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 ADI-R)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前者面向家长,通过访谈收集儿童相关的发育信息和症状信息,后者面向儿童,通过设置特定的互动游戏,观察儿童的能力和缺陷,前者对儿童有了纵向的了解,后者则对儿童有了横断面的直观印象。)作为国际诊断的金标准尚未引入国内,而且全部执行下来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只要DSM-5仍把自闭症的诊断标准还只停留在宽泛的社交和刻板行为两个方面、只要医生还用各种打分制的估值量表进行诊断、只要鉴定仍然只看孩子的行为表现,家长就永远不会得到孩子问题的准确答案。因此,设计我们自己的精准化诊断工具、科学的诊断流程是当务之急。

诊断与培训脱节

现在医生管鉴定,但训练在残联系统或民间,造成医生无法跟踪被训练孩子的成长过程,无法追踪自己的鉴定结果,从而找到鉴定和康复之间的规律。因此,医院开办自闭症培训机构,并将部分培训费用纳入医保是可以考虑的方式。

对于大龄自闭症患者的干预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们认为到了大龄就不存在干预问题了,而是如何救助问题。包括生存状态、家庭生活及就业等。因此,早筛查、早介入是关键。

这里面又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是我们与一家自闭症培训机构推出一个远程的儿童发展障碍评估工具,包括初期自测、精准评估和训练效果评估三个方面。18个月到15岁的家长可以完全在网上完成,并能精准鉴别各种发展障碍的类型。在推广方面需要政府给予一些支持。

另一个问题就是特殊儿童在校的问题。尤其是9-15岁的孩子,即小学4年级到初中3年级。首先我们要分清这些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而不是把他们统统定义成自闭症,这样的话这个孩子在学校的接受程度会很差。阿斯伯格综合征是具备某些相同特质人群的代称。其特质分为性格特点、行为能力和天赋专长。该病在社交方面表现出困难,而往往在某一方面具有超乎常人的天赋,比如惊人的记忆力、空间能力、视觉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等。欧洲的研究认为牛顿和爱因斯坦,达尔文、安徒生、梵高和莫扎特等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现在由于家长和教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知识的匮乏使得孩子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在家庭和学校完全不被理解,现行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得他们遭遇更为严重的挑战。致使无数拥有伟大天赋的、可能是下一个牛顿或爱因斯坦的阿斯儿童在校园里忍受着孤独甚至歧视,导致退学、厌学,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给儿童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我们需要推动社会对该人群的特质、障碍和天赋正确认知,使人们理解、接纳其特质所造成的特殊行为模式,引导家庭、校园和社会创造一个弹性、接纳的环境。帮助那些有自闭症特征的儿童恢复社会能力和正常的社会属性;帮助有天赋的儿童确定和挖掘自己的天赋,通过自身的专长弥补障碍,实现自身价值,进而走出自闭症的阴影,获得更积极、更有意义的人生。

还有的孩子有阅读障碍,但在当地也有被诊断成轻度自闭症的情况。同时,一些轻度的发展障碍也会伴随学习障碍的发生。这些孩子如果没有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救治就会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厌学、网瘾、抑郁症很多都与学习障碍有关。这些障碍有不同的形成原因,我们要准确鉴别并找到原因。例如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时一会要水喝、一会抠抠指甲、一会玩玩笔或者叨叨几句,总之不能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做作业上,一般家长都会认为这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然后就去找地方训练注意力,而问题的真正的原因——视觉能力不足引起的阅读障碍反而被忽略。

相关推荐

如何治疗孤独症
针对孤独症,实际上没有特别理想的药物,主要从心理方面医治孤独症。在治疗时,要观察孤独症患儿是否有多动症、情绪失控、冲动等表现,如果有这些疾病,要把合并症治好,可以很大程度改善孤独症患者生活质量。如果患者没有共病,单独有孤独症,想要治愈孤独症的可能性较低。日常可以带着孤独症患者多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尽量让他们适应现代生活,还要做好人际关系训练以及语言训练,可以让患者多表达心理感受,还要学习如何回应别人的邀请。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1

70342次收听

儿童孤独症严重吗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神经瘤疾病,积极治疗效果也不好,70%患者无法独立生活,治疗时没有特效药物,可通过心理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诱发因素包含遗传性因素、围产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或神经内分泌异常及神经递质功能失调。
儿童孤独症的危害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者无法和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智力发展上受限制,若没有及时治疗,可终身存在,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困扰。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有孤独离群、语言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患有儿童孤独症的患儿从小就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喜欢和他人交往、交流。甚至在和比较亲密的人拥抱时,也不会表现出任何情绪,严重时还会造成终身沉默不语。
孤独症能治好吗
从世界上孤独症专家的认知分析孤独症是一个不能够治愈的疾病,近些年来的治疗经验证明部分轻度的孤独症孩子经过治疗和干预,他们的行为特点、能力特点能够很接近于正常的孩子。虽说国际上的认知是孤独症的孩子不能够完全治愈,家长也不能悲观放弃,因为治疗和不治疗差别非常大,只要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孩子,他的能力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国际上的理论是认为孤独症患者很接近正常人后,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处于某一个阶段,如情绪、社会环境的改变,他又会出现孤独症的行为特点。
语音时长 01:20

2019-01-25

51852次收听

孤独症长大后会怎样
孤独症长大后会很难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中。如果不治疗,中重度孤独症的孩子很难跟人交流,患者的交流能力很差,很难有正常工作的能力;轻度孤独症的孩子如果智力水平正常,可以上学、也可以工作,但是交流能力会比正常人要差,在正常的一个团体环境中很难发声,甚至几乎没有主动提出过一个问题,交流方式和正常人也有差异。孤独症孩子长大以后的情况首先与病情程度相关,其次与是否经过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关系。
语音时长 01:12

2019-01-25

68371次收听

孤独症的表现
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表现是交流的障碍,患者不能够正常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包括语言方面、肢体交流等。患者基本上很少与他人进行眼神的对视,甚至别人与他对视时,眼神会躲避。大一点的孩子不会主动发起与同伴的交流,这是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还有核心的症状是重复刻板的行为,患者会反反复复做意义不大的事情,如反复开关灯、反复开关门、反复开关水龙头、反复开关柜子门或者是开关抽屉等。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是反复坐电梯,有的孩子是把各种物体、小汽车、积木、包括家里类似的东西,如瓶子、罐子,摆得很整齐,给他打乱一点就会大发脾气,这也是重复刻板的行为。孤独症患者还有一个特点是执拗,注意全都集中在他重复刻板的行为上,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外一个场景很困难,而且还会大发脾气,也有的孩子表现比较特殊,可能不存在这种典型的类型,没有明显的重复刻板的行为,但是实际上经过仔细的行为观察和了解后可以发现依然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这种患者穿衣服时难,他不想穿,但是穿好后要给他脱下来也难,这也是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的转换困难。简而言之,注意交流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都是最核心的问题。此外,孩子的兴趣可能会很狭窄,不像正常的孩子见到新奇的东西,都会引起注意和兴趣,患者通常感兴趣只有几件事,如看动画片,仅仅喜欢看一两个动画片,患者的兴趣比较狭窄,例如喜欢汽车,看书的时候也只挑有汽车的书看,其它的书他也不感兴趣,或者是某一段时间孩子就喜欢其中一两件事,如某一段时间就喜欢听某一首歌,这都是属于兴趣狭窄的特点之一。还有孤独症的孩子容易出现感觉方面的异常,大部分的患者感觉敏感,他们感觉声音会放大,所以大噪音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痛苦。放炮的声音、吹风机的声音,患者可能都会紧张和害怕,小一点的患者会哭,大一点的患者会捂耳朵;患者对光也比较敏感,例如夏天从屋子里面到外面,正常人会感觉到比较亮,但还不至于引起不适,但是孤独症患者会感觉到不舒适,此时他就会闭眼睛、捂眼睛;患者味觉也很敏感,所以孤独症的孩子很多都有挑食、偏食的情况。少数的孩子感觉方面异常会比较钝,如小婴儿,有的家长会反映打针不哭,正常情况打针肯定要哭,但是孤独症孩子对疼痛的感觉不敏感,但家长往往会认为小孩打针不哭,很乖,但实际上任何与正常孩子的差异,都应该引起注意。总之,孤独症最主要的特点是交流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的狭窄、还有感觉方面的异常,这是病症四大最主要的特点。
语音时长 05:49

2019-01-25

62826次收听

轻度孤独症需要治疗吗
只要诊断为孤独症都需要治疗,如果不治疗,患者的行为改变不了,部分家长期望于把孩子放到正常孩子堆里面孩子就会变好,就想着一定要去正常孩子的机构,而不去康复机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诊断是孤独症,即使是轻度,患者也存在交往的障碍,还会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因为患者有交流的障碍,在正常人群中他也不能有效发起他的交流,甚至其他孩子给他发出友好的交流信号,但是他的回应能力也很弱。如果患者不经过干预和治疗,他的这种能力水平不能够有效提升,而且孩子越小,治疗起来效果越好,与他的大脑可塑性相关。所以,无论任何程度的孤独症,只要一经诊断,都需要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34

2019-01-25

60331次收听

02:36
孤独症是自闭症吗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有不少家长会好奇孤独症是不是自闭症,大多数家长对自闭症的名称比对孤独症认知的程度更高。孤独症最早在国外发现。中国开始诊断孤独症时,国内的专家对这种疾病的诊断给它命名就叫自闭症。自闭症主要是源自于英文翻译,所以两者是一种疾病。目前,孤独症更全面的名称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包含与孤独症相关的一系列病症,包括精神瓦解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03:11
不说话是孤独症吗
不说话不一定是孤独症。孤独症患者就诊时,绝大部分的主诉是孩子不说话,但实际上,孤独症和不说话不能够画等号。因为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是交流的障碍、交往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但是会说话也可能是孤独症。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所以,语言不是判定孤独症最主要的病症。部分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差,他可能会自言自语,但他不用语言和他人交流。
02:44
孤独症的治疗
患者一旦诊断为孤独症都需要治疗,如果不治疗,患者的行为改变不了,孤独症即使是轻度,患者也存在交往的障碍,还会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因为患者有交流的障碍,在正常人群中,也不能有效发起他的交流,甚至其他孩子给他发出友好的交流信号,但是他的回应能力也很弱。如果患者不经过干预和治疗,他的这种能力水平也不能够有效提升,而且孩子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与他的大脑可塑性相关。所以,无论任何程度的孤独症,只要一经诊断,都需要进行治疗。
02:33
孤独症好治吗
从世界上孤独症专家的认知分析,孤独症是一种不能够治愈的疾病,但是近些年来的治疗经验证明,部分轻度的孤独症孩子经过治疗和干预,他们的行为特点、能力特点能够很接近于正常的孩子。虽说国际上的认知是孤独症的孩子不能够完全治愈,但是家长也不能悲观放弃,因为治疗和不治疗差别非常大,只要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孩子,他的能力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国际上的理论认为孤独症患者很接近正常人后,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处于某一个阶段,如情绪、社会环境的改变,他又会出现孤独症的行为特点。
02:19
孤独症长大后会好吗
孤独症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情况首先与患者本身的病情程度相关,其次与他是否经过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关系。如果不治疗,中重度孤独症的孩子很难跟其它人交流,患者的交流能力很差,也很难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中,很难有正常工作的能力。轻度的孤独症孩子如果智力水平正常,他可以上学也可以工作,但是他的交流能力会比正常人稍差,他在正常的团体环境中很难发声,甚至几乎没有主动提出过一个问题,他们交流的方式也和正常人有所差异。
孩子为什么爱“说谎”
可能是那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使得很多家长对幼儿嘴里冒出的‘谎言’非常担心,会将其与社会道德联系在一起。幼儿说出的那些荒诞的‘谎言’往往很容易被家长察觉,家长们也勤于纠正孩子们的‘错误想法’。我想这里提到的‘谎言’之所以加注引号,是因为此时的谎言与成人们理解的谎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