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孩子为什么爱“说谎”

60947次浏览

可能是那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使得很多家长对幼儿嘴里冒出的‘谎言’非常担心,会将其与社会道德联系在一起。幼儿说出的那些荒诞的‘谎言’往往很容易被家长察觉,家长们也勤于纠正孩子们的‘错误想法’。我想这里提到的‘谎言’之所以加注引号,是因为此时的谎言与成人们理解的谎言不同。

3~6岁左右的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还不能让他们真的区分开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幼儿喜欢看动画片,这恰恰是说明动画片中的想象内容与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契合。成人们有时为了震慑孩子编织的‘谎言’也会让孩子们信以为真,比如早年间听到老辈人常说的:你如果不听话,就让大老虎叼走了!这些情况,都成为幼儿对想象和现实尚无法区分的佐证。

然而,如果家长过于严苛的对孩子强调事实或现实,某种意义上是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然而,这一切往往是在家长不自知的情况下发生的,等发现自己的孩子缺乏想象力时,又要花钱报班,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当然,此刻一定有家长提出质疑,难道说就让孩子这样一直做下去?回答这个质疑,首先需要说明以上的内容都是幼儿生理发展水平带来的标准性现象,换句话说如果你家的宝宝3岁左右时,你发现他开始有了一些怪异的想法,那么需要恭喜你。这说明孩子的心理发展正以一个良性的健康的方向稳步前进。

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现实,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确实需要在对孩子的‘说谎’现象进行更多的解释。

幼儿“说谎”大致分为两种:

无意识“说谎”:此时幼儿完全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把一些错觉或想象当成现实说出来。随着他们在幼儿园的人际交往机会的增加,交流机会的频繁,使得幼儿有了更多的获得外界信息的机会,这个阶段也是他们的想象力无限丰富的时候,甚至他们就陷在自己多姿多彩的想象出来的世界里。与此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开始出现了类似成人间的竞争、合作等人际间现象。

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夸大自己的想象也是常常发生的,比如我们可以在幼儿间对话中听到类似的内容:“我们家有只特别特别大的猫猫,你家有吗?”“哪算什么呀,我妈妈说明天给我买一只大狮子!”“啊?大狮子?是那种能吃人的大狮子吗?”“当然了!等我有了大狮子,看谁还敢欺负我。呵呵”这些对话,在大人眼里,简直就是胡言乱语。但是孩子们都是非常严肃的进行这种对话,没有‘笑场’的。

有意识“说谎”:这类‘谎言’的出现,往往都与孩子的社会化水平有关,这类谎言往往带着更多的目的性。越来越接近成年人说的那种谎言,有些学者将其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孩子都喜欢听到家长的肯定和赞美,有时候为此他们也会编一些谎言满足自己这方面的需要。

比如,宝宝摔了一跤,膝盖破了。妈妈看到后非常紧张马上问宝宝:“摔疼没有?”宝宝能够感受到妈妈的紧张,为了安慰妈妈,宝宝会说:“妈妈,我不疼,你别担心。”父母听到孩子这样的话,都会感到安慰,有些家长为此很感动会在与其他成人表达宝宝这种体贴父母的行为,宝宝从中得到了肯定,今后会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成人眼中的‘坚强’。因此,成人的世界将这种话语赋予“善意的谎言”表示肯定。

另外一种情况常常是为了避免惩罚,出于自我保护说出的谎言。与之前的那种相比,这类谎言几乎是不能被社会道德或家长们所接受的。5岁的哥哥和3岁的妹妹在家玩耍时不慎打碎了爷爷的花瓶,这是家长严厉的询问:“谁干的!”两个孩子都不出声,在家长大发雷霆之前,哥哥挺身而出说:“是花瓶自己打碎的。”

类似的情景,相信家长们自己都曾经历过。接下来,多数情况是一顿‘暴风骤雨’般的训斥,甚至是皮肉之苦。理由,常常被家长这样解释:“花瓶打碎无所谓!今天打你,打的是你说了谎!小时候说谎不管,长大后就不得了了!”

但是,我很想说如果在哥哥说谎之前,家长可以不用那么严厉,是否可以‘叫停’孩子这次说谎的可能?这类谎言的出现,常常与人类或者说所有物种天生的‘趋利避害’意识有关。如果不是感觉到外界的威胁,谁会去编织这些早晚会被揭穿的谎话?然而,不能不提的是很多家长‘喜欢’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机会,或与其说为孩子创造说谎的机会,还不如说创造一次证明家长比孩子有能力的‘游戏’。但凡这类情况,家长都会无一例外的最终揭穿孩子的谎话,不知道家长们心里是否多少有些满足?

其实,“说谎”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动词。在这本书里,我们将这个词作为形容词出现,出现的目的是用它形容那些不真实的语言、行为、感受等。然而,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时候是在接收着来自成人的谎言信息,比如:那些常常说了不算的家长;那些为了疼爱孙儿,担心孙儿受到责难,而为其编制理由的祖父母们等等。

希望家长们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孩子有时说谎,是因为孩子感到心疼或者其他的负面感受,才选择用‘否认’的方式表达。但孩子善于说谎,却是家庭合谋的结果!

相关推荐

如何治疗孤独症
针对孤独症,实际上没有特别理想的药物,主要从心理方面医治孤独症。在治疗时,要观察孤独症患儿是否有多动症、情绪失控、冲动等表现,如果有这些疾病,要把合并症治好,可以很大程度改善孤独症患者生活质量。如果患者没有共病,单独有孤独症,想要治愈孤独症的可能性较低。日常可以带着孤独症患者多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尽量让他们适应现代生活,还要做好人际关系训练以及语言训练,可以让患者多表达心理感受,还要学习如何回应别人的邀请。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1

70342次收听

儿童孤独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诱发因素包含遗传性因素、围产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或神经内分泌异常及神经递质功能失调。
儿童孤独症怎么治疗
儿童孤独症这种疾病的治疗,首先可以考虑借助药物治疗,缓解某些不良症状;其次,可以考虑行为治疗,减少孩子的干扰;再者,可以考虑教育治疗,培养孩子跟跟他人交往的方式以及技巧;最后,还可以使用中医点穴治疗来进行治疗。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但这种疾病往往不被父母重视。当许多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内向时,他们常常认为他们的孩子是天生这样的性格,不善于沟通。但事实上这也是孤独症的一种表现。儿童自闭症我们被称为ASD,自闭症谱系障碍,当发现颅神经功能的异常并且发生人与外界之间的通信时,是该疾病的核心问题。
孤独症长大后会怎样
孤独症长大后会很难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中。如果不治疗,中重度孤独症的孩子很难跟人交流,患者的交流能力很差,很难有正常工作的能力;轻度孤独症的孩子如果智力水平正常,可以上学、也可以工作,但是交流能力会比正常人要差,在正常的一个团体环境中很难发声,甚至几乎没有主动提出过一个问题,交流方式和正常人也有差异。孤独症孩子长大以后的情况首先与病情程度相关,其次与是否经过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关系。
语音时长 01:12

2019-01-25

68836次收听

孤独症就是自闭症吗
孤独症和自闭症实际上是同一种疾病,孤独症最早是在国外发现,中国开始诊断孤独症时,国内的专家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命名为自闭症。自闭症主要是源自于英文翻译,所以两者是疾病。目前,孤独症更全面的名称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包含与孤独症相关的一系列病症,包括精神瓦解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语音时长 01:27

2019-01-25

58190次收听

孤独症的表现
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表现是交流的障碍,患者不能够正常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包括语言方面、肢体交流等。患者基本上很少与他人进行眼神的对视,甚至别人与他对视时,眼神会躲避。大一点的孩子不会主动发起与同伴的交流,这是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还有核心的症状是重复刻板的行为,患者会反反复复做意义不大的事情,如反复开关灯、反复开关门、反复开关水龙头、反复开关柜子门或者是开关抽屉等。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是反复坐电梯,有的孩子是把各种物体、小汽车、积木、包括家里类似的东西,如瓶子、罐子,摆得很整齐,给他打乱一点就会大发脾气,这也是重复刻板的行为。孤独症患者还有一个特点是执拗,注意全都集中在他重复刻板的行为上,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外一个场景很困难,而且还会大发脾气,也有的孩子表现比较特殊,可能不存在这种典型的类型,没有明显的重复刻板的行为,但是实际上经过仔细的行为观察和了解后可以发现依然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这种患者穿衣服时难,他不想穿,但是穿好后要给他脱下来也难,这也是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的转换困难。简而言之,注意交流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都是最核心的问题。此外,孩子的兴趣可能会很狭窄,不像正常的孩子见到新奇的东西,都会引起注意和兴趣,患者通常感兴趣只有几件事,如看动画片,仅仅喜欢看一两个动画片,患者的兴趣比较狭窄,例如喜欢汽车,看书的时候也只挑有汽车的书看,其它的书他也不感兴趣,或者是某一段时间孩子就喜欢其中一两件事,如某一段时间就喜欢听某一首歌,这都是属于兴趣狭窄的特点之一。还有孤独症的孩子容易出现感觉方面的异常,大部分的患者感觉敏感,他们感觉声音会放大,所以大噪音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痛苦。放炮的声音、吹风机的声音,患者可能都会紧张和害怕,小一点的患者会哭,大一点的患者会捂耳朵;患者对光也比较敏感,例如夏天从屋子里面到外面,正常人会感觉到比较亮,但还不至于引起不适,但是孤独症患者会感觉到不舒适,此时他就会闭眼睛、捂眼睛;患者味觉也很敏感,所以孤独症的孩子很多都有挑食、偏食的情况。少数的孩子感觉方面异常会比较钝,如小婴儿,有的家长会反映打针不哭,正常情况打针肯定要哭,但是孤独症孩子对疼痛的感觉不敏感,但家长往往会认为小孩打针不哭,很乖,但实际上任何与正常孩子的差异,都应该引起注意。总之,孤独症最主要的特点是交流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的狭窄、还有感觉方面的异常,这是病症四大最主要的特点。
语音时长 05:49

2019-01-25

63138次收听

孤独症是什么原因
孤独症病因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可能基因的问题,还有环境的刺激等造成基因的突变或者是大脑的损伤等因素。目前有比较明确的综合症会导致孤独症的症状。但有大脑的损伤并不一定是孤独症,可能还是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孤独症病因也有其他的学说,如过敏学说、毒物学说等。总之,孤独症是多因素引起,很少是由单一一种因素引起。
语音时长 01:26

2019-01-25

59098次收听

02:36
孤独症是自闭症吗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有不少家长会好奇孤独症是不是自闭症,大多数家长对自闭症的名称比对孤独症认知的程度更高。孤独症最早在国外发现。中国开始诊断孤独症时,国内的专家对这种疾病的诊断给它命名就叫自闭症。自闭症主要是源自于英文翻译,所以两者是一种疾病。目前,孤独症更全面的名称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包含与孤独症相关的一系列病症,包括精神瓦解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02:32
孤独症的原因
孤独症病因不明确,但有数据表明,可能与基因、环境刺激、大脑损伤、过敏、中毒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很少是由单一一种因素引起。孤独症的病因全世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目前有一些比较明确的综合征会导致孤独症的症状,但全世界对孤独症病因的认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可能是基因的问题,如在孕期受到感染,还有环境的刺激等造成基因的突变或者是大脑的损伤等,都可以造成孤独症,但有大脑的损伤并不一定是孤独症,有可能还是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孤独症病因也有其他的学说,如过敏学说、毒物学说等。总之,孤独症是多由因素引起,很少是由单一一种因素引起。
03:14
孤独症检查项目
孤独症检查项目有孤独症量表、发育测评和ADOS测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病因复杂,没有一种化验是针对孤独症的检查。实际上是由有经验的医生观察孩子行为,是不是符合孤独症孩子特点,是否存在交流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辅助进行孤独症的量表、发育测评和ADOS测查。
02:44
孤独症的治疗
患者一旦诊断为孤独症都需要治疗,如果不治疗,患者的行为改变不了,孤独症即使是轻度,患者也存在交往的障碍,还会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因为患者有交流的障碍,在正常人群中,也不能有效发起他的交流,甚至其他孩子给他发出友好的交流信号,但是他的回应能力也很弱。如果患者不经过干预和治疗,他的这种能力水平也不能够有效提升,而且孩子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与他的大脑可塑性相关。所以,无论任何程度的孤独症,只要一经诊断,都需要进行治疗。
02:19
孤独症长大后会好吗
孤独症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情况首先与患者本身的病情程度相关,其次与他是否经过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关系。如果不治疗,中重度孤独症的孩子很难跟其它人交流,患者的交流能力很差,也很难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中,很难有正常工作的能力。轻度的孤独症孩子如果智力水平正常,他可以上学也可以工作,但是他的交流能力会比正常人稍差,他在正常的团体环境中很难发声,甚至几乎没有主动提出过一个问题,他们交流的方式也和正常人有所差异。
温柔而坚定的爱孩子
“现在,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为如何进行教育而犯愁,对成长中的孩子束手无策,当今美国最著名也是享誉世界的少儿教育和家庭问题专家、爱家协会会长詹姆斯﹒杜布森提出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论断:“婴儿期和童年期早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和童年期没有的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进入青春期后实际上已很难再得到很好的改善了”。
孩子自卑怎么回事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它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影响了对自己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自卑会影响到人格的健康形成。过度自卑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胆怯懦弱,孤僻内向等。自卑往往源于孩子的幼年时期。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自卑阴影中的孩子,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自卑所困扰,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