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康复基本知识
踝关节康复需结合损伤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包括休息制动、冷热敷交替、弹性绷带固定、渐进性功能训练及医疗干预。踝关节损伤常见于韧带拉伤、骨折或慢性炎症,康复过程需避免过早负重和重复损伤动作。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使用支具或护踝限制关节活动。严重扭伤建议卧床3-5天,患肢抬高15-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行走时足部内翻动作,必要时借助拐杖分散承重压力。
2、冷热敷交替
损伤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减轻肿胀和皮下出血。后期改用40℃热毛巾每日敷3次,配合按摩促进血肿吸收。注意冰袋需用纱布包裹避免冻伤,热敷禁忌用于开放性伤口。
3、弹性绷带固定
采用八字缠绕法加压包扎,压力需均匀覆盖内外踝。绷带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每日拆除检查皮肤状况。合并韧带撕裂时需配合踝关节护具,维持距骨解剖位置4-6周。
4、渐进性训练
消肿后开始踝泵运动和抗阻训练,初期用弹力带做背屈跖屈,后期增加平衡垫站立。康复中期可进行提踵训练和单腿站立,每组10-15次,每日3组,逐步恢复本体感觉。
5、医疗干预
韧带完全断裂需关节镜修复,术后石膏固定3周。慢性踝关节不稳可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移位超过2毫米需切开复位内固定,使用钛合金接骨板维持稳定性。
康复期间建议穿戴高帮运动鞋提供支撑,避免高跟鞋和软底鞋。饮食增加牛奶、鸡蛋等富含钙质食物,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恢复运动时应佩戴专业护踝,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冰敷预防肿胀。若持续疼痛超过2周或出现关节卡压感应及时复查影像学检查。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