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脚背筋疼是怎么回事
崴脚脚背筋疼可能与韧带拉伤、肌腱炎、骨折、关节错位、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冷敷、制动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
1、韧带拉伤
踝关节外侧韧带在崴脚时易发生拉伤或撕裂,导致脚背筋疼。轻微拉伤表现为局部压痛和轻度肿胀,严重时可能出现淤青和关节不稳。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抗炎药物。若48小时后肿胀未消退,需排除韧带完全断裂可能。
2、肌腱炎
腓骨长短肌腱或胫骨前肌腱在反复崴脚后可能发生炎症,表现为脚背特定部位刺痛,活动时加重。触诊可发现肌腱走行区压痛和增粗。建议减少跑跳运动,穿戴护踝稳定关节,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炎症吸收。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口服,配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
3、骨折
暴力崴脚可能导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或距骨骨折,疼痛集中于脚背外侧或踝关节内侧,负重时剧痛。需通过X线或CT明确诊断,无移位骨折可用石膏固定4-6周,移位明显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恢复期可补充碳酸钙D3片促进骨愈合。
4、关节错位
距下关节或跗横关节半脱位会引起脚背深部牵扯痛,可能伴随关节弹响和步态异常。需由骨科医生进行手法复位,严重者需关节镜下清理术。术后使用踝关节支具保护,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反应。
5、神经压迫
腓浅神经在踝关节扭伤时可能被牵拉或卡压,产生脚背烧灼样疼痛和皮肤感觉异常。肌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压迫可通过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手术松解。日常应避免穿高帮鞋压迫神经。
崴脚后48小时内应严格遵循RICE原则:休息制动避免二次损伤,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控制肿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训练和平衡板练习增强关节稳定性,补充蛋白粉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明显畸形,需及时复查排除隐匿性骨折。日常生活中建议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避免在湿滑路面奔跑,运动前充分做好踝关节热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