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治疗新生儿黄疸最有效的药

55499次浏览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主要有茵栀黄颗粒、苯巴比妥片、白蛋白注射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黄疸类型和程度选择使用。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药物干预主要针对病理性黄疸或特定高危情况。

1、茵栀黄颗粒

茵栀黄颗粒为中成药,含茵陈、栀子等成分,能促进胆红素代谢排泄,适用于轻中度母乳性黄疸或感染因素导致的黄疸。使用期间需监测排便情况,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腹泻。黄疸伴发热或肝功能异常时需联合其他治疗。

2、苯巴比妥片

苯巴比妥片为肝酶诱导剂,可增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加速胆红素转化,适用于溶血性黄疸或早产儿黄疸。需警惕嗜睡、喂养困难等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周期。

3、白蛋白注射液

白蛋白注射液用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治疗,通过结合游离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适用于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标准或存在早产、酸中毒等高危因素的患儿。输注过程需监测血压及过敏反应,不可替代光疗等核心治疗。

4、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随粪便排出,适用于母乳喂养相关的轻度黄疸。可与光疗联合使用,需用温水冲服避免高温灭活菌种。早产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感染风险。

5、酪酸梭菌活菌散

酪酸梭菌活菌散能抑制肠道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对母乳性黄疸效果显著。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开封后需冷藏保存。出现腹胀或呕吐时应暂停使用并就医评估。

新生儿黄疸治疗需结合光疗、喂养调整等综合措施。家长应每日观察皮肤黄染范围变化,保证充足母乳喂养促进排便,避免自行用药。病理性黄疸或胆红素水平快速上升时,须立即住院接受蓝光照射或换血治疗,延误处理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定期随访胆红素检测直至黄疸完全消退。

相关推荐

初生儿黄疸的原因
初生儿黄疸的病因通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与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有关,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肠循环增加,从而形成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大多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感染、红细胞形态异常,或者是一些药物原因导致的,还有新生儿肝炎、胆管堵塞、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等。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皮肤黄染的常见的一种疾病。生理性黄疸通常临床是不需要治疗的,黄疸可以自行治愈。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黄疸持续的时间长,黄疸的症状比较重,重者可以形成胆红素脑病,也就是核黄疸,会出现神经系统的表现,出现惊厥、抽搐、反应差、肌张力增高、吃奶差等等。如果想要明确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还是建议家长在医院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正确的诊断,从而避免病理性黄疸,耽误治疗。
语音时长 01:54

2020-03-24

61326次收听

新生儿黄疸在什么时候需要换血治疗
新生儿黄疸需要在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过高的情况下进行换血治疗,若一天之内含量上升过多则也具备指征。同时如果光照治疗无效或者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并发症,就也要及时给予换血治疗。除此之外,早产儿及属于溶血性黄疸的患儿也适合采用该种治疗方法。
新生儿怎么去黄疸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家长可以抱着宝宝晒太阳来缓解。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做照蓝光,在蓝光的照射下,胆红素会有所降低,如果还是不行,可以通过换血的方式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尤其是光照后,要给孩子喝水。
02:50
新生儿黄疸会嗜睡吗
轻到中度的新生儿黄疸不会伴有嗜睡,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嗜睡。轻到中度的新生儿黄疸不会伴有新生儿嗜睡的表现,也没有其它不良的临床表现。生理性的黄疸一般不伴有其它的不良表现,如果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病因造成了病理性的黄疸,可能会伴有一些原发病的表现,比如感染、低血糖、酸中毒、低体温等等,所以大家要引起警惕。黄疸严重的时候,甚至发生神经系统的损害,可能会出现新生儿嗜睡的表现,可能会出现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黄疸最为严重危急的并发症,可能危及患儿的生命或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一旦发现黄疸的患儿出现精神反应的改变或者嗜睡,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的时机。
02:56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部分患儿可能会遗留下永久持续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锥体外系的损害、感觉性听力的丧失、眼球运动的障碍和牙釉质的发育不良,会造成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极度下降。黄疸是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的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的明显升高,进而导致皮肤粘膜、巩膜黄染而出现的疾病。新生儿出生以后,多数在第2~3天开始出现黄疸指数的升高,皮肤出现黄染,可以到4~6天达到高峰,7~10天左右会逐渐的消退,这是生理性黄疸的正常过程。如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偏高,超过一定的范围,或者上升速度太快,比如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每分升20毫克,或者是上升速度大于零点五毫克每分升每小时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
02:4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一般是由于疾病引起,孩子体内的胆红素累积增多。感染因素,比如新生儿的肝炎,新生儿得败血症,之前的宫内感染都会造成新生儿的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导致胆红素的体内的堆积,肝脏的功能减少,导致胆红素排泄和胆红素结合的降低。新生儿溶血、头部血肿等情况,进而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孩子的黄疸、胆道闭锁、先天性畸形的时候,会引起胆红素排泄的异常,排出量减少,引起胆红素增多。最常见的是胎儿新生以后喂养不足,新生儿胎便排出延迟,导致胆红素及肝肠代谢重吸收至血液,也可以导致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不治疗有什么后果
新生儿黄疸若不能治疗会导致出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症,从而引发体内组织、器官都出现黄染的症状,严重者甚至致死。同时,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也会受到损伤,还会导致各项机能出现障碍,比如听力衰退,视力模糊等。而且,由于新生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若是黄疸未能得到治疗,还会造成大脑发育迟缓,甚至是脑瘫的后果。
怎么看新生儿黄疸还有没有
当宝宝有黄疸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皮肤,大便、小便来判断黄疸是否退去。宝宝黄疸的时候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多喂水,然后观察宝宝的情况是否好转。如果宝宝半个月左右黄疸还没有去除,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这样比较放心。
02:18
新生儿黄疸症状
新生儿黄疸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皮肤发黄,黄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的小孩多半只是皮肤发黄,一般情况都特别好,吃奶、大小便的情况都很正常,一般是轻微的,最严重也就是中度的黄染。病理性黄疸多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形式,如果是来源于肝胆系统的疾病,它的黄会发暗属于暗黄,同时有肝区异常的体征;来源于感染性黄疸,孩子会出现感染的相关的症状;溶血性黄疸症状比较重,黄疸来的比较凶险,孩子全身皮肤黄染,甚至出现巩膜的黄染等。因此黄疸的症状决定它的病因,如果症状非常重,可能它的病因是病理性的;如果症状很轻,不合并其他的相关症状,可能黄疸是生理性的。
新生儿黄疸怎么晒
一些婴儿去医院检查和测量黄疸该值较高,但未达到病理状态,不符合住院标准。这时会建议晒太阳来加速黄疸消退,选择晒太阳的时间通常是在上午10点之前,太阳不会刺眼,紫外线也不会像中午那样强烈,脱下婴儿的衣服,让婴儿趴着,台账晒到婴儿的背部和臀部,切记婴儿的眼睛和私密部位不可在阳光下直接暴晒。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不退重复出现,均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后消失。
语音时长 01:22

2018-09-21

50866次收听

黄疸和母亲血型有关系吗
从临床角度来讲,新生儿黄疸和母亲血型有必然联系。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但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因此,从医学角度来讲,需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
语音时长 02:48

2018-09-21

54444次收听

02:05
新生儿黄疸数值偏高怎么办
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如果黄疸的数值过高,那就需要宝宝住院进行治疗。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数值不是太高,而且没有达到进行光疗的标准,同时,家长又不想住院进行治疗。在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给宝宝在家里进行日光浴。在给宝宝晒太阳的时候,最好把眼睛遮盖上,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眼睛。并且,可以口服退黄药物,比如苯巴比妥或者是茵栀黄,来进行退黄治疗。除此之外,也要注意给宝宝多喝水,还要注意给新生儿勤喂母乳。因为初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热量多,水分足够,可以促进宝宝进行排便,并且可以帮助宝宝排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这样,症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缓解。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并没有消退,反而持续加重,那就必须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新生儿黄疸要不要停母乳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跟黄疸的指数高有关,其实并不尽然。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三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这个诊断是排他性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把其他造成黄疸的因素都排除,才能考虑可能是母乳造成黄疸。一般认为部分母亲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水平较高、活性高,可以在肠道内通过促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分离,使未结合胆红素被肠道再吸收,从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即出现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到现在没有完全清楚,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大类。早发性的母乳性黄疸发生的时间同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是跟母乳喂养不当、摄入的不足有关,这时如果黄疸指数小于20毫克每分升就没有问题,至今还没有因为母乳性黄疸高而产生胆红素脑病的报道,所以一般不建议终止母乳喂养。但是如果黄疸指数超过20毫克每分升,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添加,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给予喂食母乳,经过2到3天的禁母乳之后,胆红素可能下降超过原来胆红素值的50%以上,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晚发性的母乳性黄疸都认为跟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在生后的1到2周,可持续至8到12周或者更长,大多在1到3个月内完全消失。所以母乳性黄疸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症。母乳性黄疸临床表现主要是生后单纯母乳喂养,没有其他原因出现了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可以高达256.5到342微摩尔每升,也就是15到20毫克每分升,血清胆红素大多数小于257微摩尔每升,比如在15毫克每分升,也可以大于342微摩尔每升,比如20毫克每分升。母乳性黄疸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他的检查结果均正常,新生儿一般状况良好,吃奶也好,生长发育正常,没有其他任何异常的临床表现,黄疸可以维持三周到三个月。诊断主要是停母乳喂养,一般状况良好,高度怀疑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给予停喂母乳后观察,24到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可以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发生了母乳性黄疸喂养跟护理上。如果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可少量多餐喂养,并不提倡停喂母乳;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道蠕动;服用退黄的中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多晒太阳以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形成光异构体利于从尿中排出。只有到胆红素水平超过15毫克每分升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果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然可以母乳喂养。如果母乳性黄疸胆红素高达20毫克每分升以上可以考虑光疗,一般母乳性黄疸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者是用血浆治疗。支持治疗,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等疾病的发生避免加重黄疸。酶诱导剂,可以给予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促进母乳性黄疸的消退。
语音时长 05:00

2018-09-14

53853次收听

新生儿为什么会得黄疸
新生儿容易患黄疸跟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有关系。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的产生过多,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生活,红细胞的数相对比较多,如果出生时候延迟脐带结扎,红细胞数目会更多,胎儿的红细胞的寿命比较短,一般是在70到100天,所以胆红素的量也比较多;出生后又开始用肺呼吸,血氧分压的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迅速破坏,这样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更多。成人每天生成胆红素的量大概是在65微摩尔每升,也就是3.8毫克每公斤,新生儿每天生成的胆红素为145.4微摩尔每升,也就在8.5毫克每公斤,相当于成人的两倍多,因此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荷要大于成人,比如说胆红素的产生过多。第二是胆红素与白蛋白连结运送能力不足。新生儿出生后短暂的阶段内,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酸中毒会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连接数量,早产儿血中白蛋白偏低,使胆红素连接运送能力不足;第三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缺乏Y蛋白和Z蛋白,Y蛋白和Z蛋白只有成人的5%到20%,在生后的第五天才逐渐体内合成,这两种蛋白具有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且转送到滑面内质网进行代谢的功能,由于Y蛋白和Z蛋白的合成不足,影响了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所以这些原因容易导致新生儿黄疸。第四是肝脏酶的系统发育不成熟,因为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也就说UDPG脱氢酶,这些酶的不足或者是合成受到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在血中而发生黄疸,这种肝脏酶在生后一周左右才开始增多,如果是早产儿这个酶的合成会成熟更晚;第五是肠肝循环的特殊性,新生儿生后头几天,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尚未建立,因此随胆汁进入肠道内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为粪胆原;另一方面是新生儿肠道中,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它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后者被肠黏膜吸收,经过门静脉返回到肝脏中,这是新生儿肠肝循环的特点,这些结果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担加重,而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在血中。上述五个原因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
语音时长 03:44

2018-09-14

6446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