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为什么会得焦虑症

61369次浏览

焦虑症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压力、脑化学物质失衡、创伤经历、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焦虑症通常表现为过度担忧、心悸、出汗、肌肉紧张、睡眠障碍等症状。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焦虑症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脑中调控情绪的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例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物质分泌紊乱。这类情况需结合心理治疗与药物干预,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舍曲林片等。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2、长期压力

工作强度大、人际关系紧张或经济负担过重等持续性压力可能诱发焦虑。压力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影响情绪调节。日常可通过正念冥想、规律运动缓解压力,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抗焦虑药物。

3、脑化学物质失衡

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不足或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过度活跃可能导致病理性焦虑。这类生理异常常伴随头晕、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诊断需通过专业评估,治疗可能涉及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丁螺环酮片等调节神经递质的药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效果更佳。

4、创伤经历

童年虐待、暴力事件或重大事故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发展为慢性焦虑。创伤记忆会导致杏仁核过度敏感,引发持续警觉状态。心理治疗中暴露疗法较为有效,药物可选用马来酸氟伏沙明片、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等,同时建议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5、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等器质性疾病常伴发焦虑症状。疾病带来的躯体不适与预后不确定性会加重心理负担。需优先治疗原发病,焦虑控制可选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米氮平片等药物,并注意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限制咖啡因与酒精摄入,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学习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技巧,建立固定的社交活动计划。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念头,须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相关推荐

什么是心脏焦虑症
心脏焦虑症通常是焦虑症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疾病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心脏不适症状,而且患者还会坚信自己患有心脏病,不能通过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一般是没有器质性病变发生的。心脏焦虑症患者往往会有心慌、心悸以及胸闷等不适症状出现,往往会主诉自身患有心脏病。对于心脏焦虑症的治疗,一般首先需要及时缓解不适症状,可以服用一些降低心率的药物,同时也可以服用抗焦虑药物来进行综合治疗,注意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一般会慢慢好转。
语音时长 01:02

2021-05-21

107497次收听

入园焦虑如何应对
入园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在入学时出现的分离性焦虑症状,有一部分孩子在上幼儿园最初会出现分离焦虑,如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或者即使强制入园之后也会出现一些行为表现,如不跟其他小朋友去玩儿、不睡觉、不吃饭等情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入园焦虑的患者,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特别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还需家长提前做好带孩子入园的准备,可以提前经常性的组织一些小朋友,让孩子参与小朋友游戏或者提前要跟孩子说明一些情况,尽量避免说在幼儿园的负面情况。帮助孩子扩大与环境之间的接触。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患儿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关系,帮助患儿适应入园焦虑。同时在幼儿园中,老师也要参与到对幼儿入园焦虑的教育中,帮助幼儿提高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同时在一定情况下,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幼儿改善因为焦虑导致的肌肉紧张,或身体的不适体验。
语音时长 01:50

2021-05-20

75023次收听

考前紧张怎么办怎么缓解
考前紧张时可通过控制思想方式缓解,建议要积极去除心中杂念,做好眼前事。且要及时放松身心,可适当运动或听音乐,并闭上眼睛感受。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给予合理暗示,要坚信自己能行。
一到考试就紧张怎么办
一到考试就紧张,适当做一些运动,同时可以听轻音乐,让身心得到放松。不过最重要的是考生进行自我暗示,树立必胜的信心。
考试紧张心跳快吃什么药
因考试紧张而导致心跳快时,考生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片及类似维生素制剂,必要时可加服小剂量的三环类抗焦虑药品。也可选择使用副作用较小的中药。
高考前如何缓解焦虑
几乎每个考生都会出现高考前焦虑,面对这种情况考生就要做好考前复习,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多听些放松的音乐,保证充足的睡眠,多运动,进行情感宣泄,以此来缓解焦虑。
焦虑症能治好吗
焦虑症的预后往往比较好。经过治疗以后,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比较好的疗效,甚至康复。但是需要注意,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症状缓解了以后,至少在用药上,建议继续服药1到2年,服用时间长一点。当然了,具体的剂量患者可以跟医生商量。可以酌情减为原来治疗量的一半,甚至1/3都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过早停药,更不可以随意停药。因为不但会导致患者强迫症的复发,可能还会出现停药反应,这是药物治疗。同时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由于焦虑症患者存在着比较明显、突出的人格不良,所以患者要高度重视人格的问题,一方面患者可以接受心理治疗,另外一方面患者也要有意识的加强自我调整和自我成长,培养自爱、自信、自立、强大的自我。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体现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这样的特点,从根本上把引起焦虑症的病因给它彻底的去除。
语音时长 01:39

2019-07-03

65335次收听

02:02
焦虑恐惧症能自愈吗
许多焦虑恐惧症患者不喜欢吃药,希望能够自己痊愈,这种可能性虽然有,但是比例不高。轻度的焦虑症、抑郁症,病前性格比较外向开朗,自我反省能力比较高,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的患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成长、调整和锻炼,达到自愈。但是大部分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很难自愈。因为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往往有一些共性的问题:病前性格不良、自卑、胆小、紧张、恐惧,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自信,没有充分的安全感。这种不良的人格往往需要通过心理治疗和自我调整,才能够真正的得到成长。靠患者自愈比较困难。
阿普唑仑片长期吃的危害
阿普唑仑片是治疗抑郁、焦虑等症的药物,其实不可以长期服用的,长期服用的话就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有很强的依赖性,就是在停药之后也会反复出现此症状。因此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剂量,减缓复发及依赖性,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焦虑症怎么治疗
焦郁症可以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采用口服药物,采用针灸治疗,按摩、理疗都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这种内在的紊乱状态。常用的药物通常根据患者的辨证来分型,比如心脾两虚用人参归脾;如果肝郁脾虚可能会用逍遥丸、柴胡之类的制剂;如果痰热扰心可能会用黄连温胆汤;如果淤血留滞可能会用血府逐瘀汤;心胆气虚用安神定志丸;这些是常用治疗焦虑症的处方。针灸也要考虑根据患者具体哪条经络失衡,给予针对性的针灸治疗。患者平时也可以练习气功,比如说站桩、打坐帮助患者来把神能够安定下来。
语音时长 01:48

2018-12-27

63260次收听

02:32
焦虑症引起的躯体症状
最先出现是莫名其妙的担心、紧张、恐惧、害怕,间接的去引起身体的不适,影响心脏系统出现心急、心跳加快甚至有不规律的跳动,甚至胸闷胸痛。影响呼吸系统,导致气急,感觉呼吸困难,上不来气,想拼命使劲地呼吸;影响到神经系统,这种紧张就会造成头痛、眩晕;影响到植物神经功能,表现为大汗淋漓;影响到泌尿系统,就会小便、大便次增多。焦虑症出现了身体的症状,都称之为躯体症状。实际上焦虑症所出现身体的症状,也叫躯体的症状。
01:24
焦虑症不吃药可以自愈吗
轻度焦虑症在日常生活注意心态的调整,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中重度的焦虑症不吃药不能自愈。焦虑症能否自愈,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系。若是中重度的焦虑,必须要借助药物的帮助,必要时还需要接受心理辅导才能够控制症状。若是比较轻度的焦虑或只是一个焦虑状态,焦虑状态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原因下,出现的一个状态,经过心理的调试,日常生活的注意,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
焦虑症有什么躯体化症状
焦虑症可以出现头疼、紧张性头痛、肩酸背疼、全身疼痛,也可以是发麻、哆嗦的症状。焦虑症是因为担心害怕,其实背后是负面情绪。躯体存在不舒服、痛苦的感觉,又找不到器质性的病变,是躯体化症状。“化”是转化的意思,是负面情绪转化成躯体的症状。躯体化症状也可以描述为躯体症状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功能性症状等。
语音时长 01:37

2018-09-29

74537次收听

03:15
焦虑症是缺乏血清素吗
血清素下降与焦虑症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焦虑症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事件、压力,而内因是性格,有些人多思多虑、追求完美,其负性思维给自己内在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焦虑症在治疗的时候会用一些药物提高血清素,可以起一定缓解作用,但是不能反过来认为焦虑症是因为血清素下降引起。
03:13
什么是老年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顾名思义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焦虑。老年焦虑症的原因,既与先天的素质因素有关,也与外界的环境刺激有关。因其症状特点与其他精神类疾病有类似之处,所以极易混淆。老年焦虑症患者,通常可表现为容易焦虑不安、焦虑耐受差、交感神经易兴奋等症状。患者也可出现睡眠差、肌肉震颤、厌食、幻觉、胃肠功能紊乱、疼痛的症状。另外,患者还可以出现躁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恶心、精神错乱的现象,有些患者会总觉得拖累自己的孩子,所以还会有轻生的倾向。当老人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尽早治疗。可通过心理治疗、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等方法,来治疗。如果是用药物治疗,可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帕罗西汀、氯米帕明等抗焦虑的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也是有一定效果。患者平时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要多和朋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