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如何测量
高血压可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等方式测量。高血压可能与遗传、高盐饮食、肥胖、精神紧张、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1、诊室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测量是医疗机构常用的方法,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用咖啡或剧烈运动,坐姿休息5分钟后开始测量。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水银柱血压计,袖带气囊需包裹80%上臂周径。首次测量应记录双上肢血压,后续以较高一侧为准。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可能提示高血压。
2、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能反映日常真实血压水平,建议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天固定时间测量2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连续监测7天。测量前静坐5分钟,保持背部挺直、双脚平放,袖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家庭血压超过135/85毫米汞柱需警惕高血压,监测数据应定期提供给医生参考。
3、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便携设备每15-30分钟自动测量24小时血压,能识别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检查期间需保持日常活动,睡眠时避免压迫袖带。动态血压平均值超过130/80毫米汞柱或日间均值超过135/85毫米汞柱可诊断高血压。该检查尤其适用于血压波动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4、测量注意事项
测量前30分钟避免进食、吸烟或运动,排空膀胱后静坐休息。测量时保持安静不说话,手臂平放桌面与心脏同高,双腿不交叉。袖带松紧以能插入两指为宜,过紧会导致读数偏高。首次就诊应测量双上肢血压,后续选择较高值一侧定期监测。妊娠期、心律失常患者需采用特殊测量方法。
5、异常血压处理
发现血压异常应重复测量确认,非同日3次超标可诊断高血压。诊室血压超过180/110毫米汞柱需立即就医。家庭监测发现持续升高或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夜间血压不下降可能提示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完善心电图、尿常规等检查。
定期监测血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建议健康人群每年测量1次,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量。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不少于150分钟。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小于24,腰围男性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