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老人是否有骨折
老人骨折可通过局部疼痛、肿胀变形、功能障碍、骨擦音及异常活动等典型表现判断,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疼痛
骨折后患处会出现持续性锐痛,按压或移动时疼痛加剧。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轻度钝痛,但活动受限明显。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伴随翻身困难或起床时剧痛。
2、肿胀变形
受伤部位通常在数小时内出现皮下淤血和肿胀,严重时可见肢体成角畸形或短缩。腕部柯力氏骨折会出现餐叉样畸形,股骨颈骨折可能导致患肢外旋缩短。
3、功能障碍
骨折肢体无法完成日常动作,如桡骨远端骨折时难以握拳,髋部骨折无法站立行走。老年人发生不全骨折时,可能仅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重而功能部分保留。
4、骨擦音
移动伤肢时可能听到断端摩擦的咔嗒声,但非专业人员禁止刻意测试以免加重损伤。该体征在肋骨骨折时可能表现为呼吸时的捻发音。
5、异常活动
肢体在非关节处出现反常运动,如小腿胫腓骨骨折时中段可出现异常弯曲。但检查时需极度谨慎,避免二次伤害。
发现疑似骨折应先用硬板固定伤肢,避免移动患处,冰敷可减轻肿胀。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轴线稳定,优先选择救护车运送。日常需加强钙和维生素D补充,居家消除跌倒隐患如铺设防滑垫、安装扶手,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康复期遵医嘱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使用助行器预防再次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