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怎么看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可通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等指标辅助判断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结合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进一步检查确认。
血红蛋白浓度是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成年男性低于120克每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可提示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反映红细胞大小,缺铁性贫血时该数值多低于80飞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代表单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缺铁性贫血患者该指标常低于27皮克。红细胞分布宽度可反映红细胞大小差异,缺铁性贫血时该数值往往升高超过15%。血常规中的血小板计数在缺铁性贫血早期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严重缺铁时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
血常规检查发现上述异常指标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典型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缺氧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异食癖或匙状甲等特征性表现。确诊缺铁性贫血还需要进行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铁代谢相关检查。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但临床通常通过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15微克每升来确诊。
确诊缺铁性贫血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补铁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治疗期间建议每月复查血常规观察疗效,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蔬菜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同服。补铁治疗一般需要持续3-6个月以补足储存铁,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