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就是热射病吗
中暑并不等同于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热射病),主要区别在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程度、核心体温升高幅度以及多器官损伤情况。
1、先兆中暑:
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通常正常或略升高(不超过38℃)。此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盐饮料,多数患者经休息后可缓解。
2、轻度中暑:
除先兆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至38℃以上,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需采取物理降温、口服补液等措施,必要时需医疗干预。
3、热痉挛:
属于中暑伴随症状,因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紊乱,引发肌肉痉挛性疼痛,常见于四肢和腹部。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按摩痉挛部位缓解症状。
4、热衰竭:
属于重度中暑前期,表现为大汗淋漓、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体温可达39℃。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防止进展为热射病。
5、热射病:
最危重的中暑类型,核心体温超过40℃,伴有意识障碍(谵妄、昏迷)及多器官功能损伤。死亡率可达50%,需紧急降温(冰毯、血管内降温等)及ICU综合救治。
预防中暑需注意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保持环境通风,穿着透气衣物。户外工作者应每15-20分钟补充200ml含0.1%盐分的凉水,随身携带十滴水、人丹等防暑药物。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转移到阴凉处。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在高温天气需特别加强防护,室内可开启空调维持26-28℃适宜温度。若出现高热伴意识改变,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可用冰袋敷于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帮助降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