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可通过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定量CT检查、超声骨密度检查等方式诊断。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骨折易发等症状。
1、骨密度检测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可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值。T值低于负2.5可确诊骨质疏松,负1.0至负2.5为骨量减少。该检查无创且辐射量低,适合筛查和随访。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孕妇禁用。
2、X线检查
普通X线片在骨量丢失超过30%时才能显示骨质疏松,可见椎体压缩变形、骨小梁稀疏等改变。常用于评估椎体骨折情况,但无法早期诊断。胸腰椎侧位片是发现椎体骨折的基本方法,可显示楔形变、双凹征等特征性改变。
3、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检测,以及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等激素水平测定。骨转换标志物如β-胶原降解产物可反映骨吸收活性。这些检查有助于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但需结合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4、定量CT检查
能三维定量测量椎体骨密度,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对早期骨质疏松敏感度高。辐射剂量较普通CT低,适用于脊柱骨密度评估。但设备要求高且费用较贵,多用于科研或特殊病例诊断。
5、超声骨密度检查
通过跟骨或桡骨超声传导速度反映骨质量,具有无辐射、便携等优点,适合社区筛查。但精度不如双能X线,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结果受软组织厚度、探头压力等因素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尤其绝经后女性和长期服用激素者。日常需保证每日800-1000毫克钙摄入,适量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进行负重运动增强骨骼强度。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确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并预防跌倒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