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壁心肌梗死什么意思
下壁心肌梗死是指心脏下壁区域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类型之一。
心脏下壁主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当该血管发生血栓或痉挛时,血流中断会引起心肌细胞缺氧坏死。典型症状包括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向左肩、下颌或背部放射,伴随冷汗、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体征。心电图检查可见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谱异常升高。治疗需立即开通血管,包括药物溶栓、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恢复期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下壁心肌梗死可能合并右心室梗死,出现颈静脉怒张、肝淤血等表现。少数情况下因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严重心动过缓,需紧急处理。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乏力、晕厥,容易漏诊。长期预后与梗死面积、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控制相关,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
预防下壁心肌梗死需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监测血压血糖。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已确诊冠心病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时立即呼叫急救。康复期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状态。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紧急情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