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泌尿系统真菌感染
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局部清洁护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泌尿系统真菌感染通常由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控制不佳、尿路结构异常、留置导尿管等因素引起。
1、抗真菌药物治疗
泌尿系统真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伏立康唑片等。氟康唑胶囊适用于念珠菌属感染,伊曲康唑胶囊对曲霉菌感染有效,伏立康唑片可用于耐氟康唑的念珠菌感染。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2、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和冲刷尿道,减少真菌滋生。建议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避免长时间憋尿。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
3、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血糖过高会促进真菌生长。免疫抑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需评估抗生素使用必要性,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尿路梗阻患者需解除梗阻因素,改善尿液引流。
4、局部清洁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女性患者应注意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菌群污染尿道。勤换内裤,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留置导尿管患者需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
5、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评估治疗效果。症状消失后仍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复发。对于反复感染者,应寻找潜在诱因,必要时延长抗真菌疗程。高危人群可考虑周期性预防用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泌尿系统真菌感染患者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免疫力低下者可通过适度运动、均衡营养增强体质。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如出现发热、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警惕真菌性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症。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定期评估导尿管必要性,尽早拔除以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