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的区别在于什么
急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皮损特征、病程进展及伴随症状。急性湿疹通常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表现为多形性皮损;接触性皮炎则因直接接触致敏物或刺激物发病,皮损形态较单一且边界清晰。
急性湿疹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缺陷等因素相关,皮损呈多形性,包括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常对称分布且边界不清,瘙痒剧烈易反复发作。接触性皮炎分为变应性和刺激性两类,前者由过敏原如镍、染发剂等触发,后者因强酸强碱等直接损伤皮肤,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红斑、水肿或大疱,边界清晰如手套状,去除诱因后多可自愈。
急性湿疹病程较长,易转为慢性,常伴皮肤干燥、苔藓化;接触性皮炎病程较短,脱离致敏物后1-3周可消退,但再接触会复发。两者均可出现渗出倾向,但湿疹渗出更显著。组织病理学上,湿疹可见海绵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接触性皮炎则以真皮上层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
日常护理中,湿疹患者需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无刺激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衣物选择纯棉材质;接触性皮炎患者应明确并规避致敏原,工作接触刺激物时佩戴防护用具。两者均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瘙痒时避免搔抓,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症状。若皮损广泛或合并感染,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外用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口服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