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粒白血病能活多久

62212次浏览

慢粒白血病患者生存期通常为5-20年,具体与疾病分期、治疗反应及个体差异有关。

慢性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较长生存期。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能有效控制病情,多数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融合基因定量,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合并感染或出血风险较低,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加速期患者生存期缩短至3-5年,需联合干扰素注射液或加强靶向治疗。急变期预后较差,生存期可能不足1年,需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费用因药物选择和疗程差异较大,医保政策可减轻经济负担。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注意口腔卫生和感染预防。每3-6个月复查骨髓穿刺和染色体检查,出现发热、骨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可参加专业患者互助组织。

相关推荐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提示是什么病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占比最多,白细胞正常范围是4~10×10^9/L,其中50%~70%是中性粒细胞,第二占比多是淋巴细胞,占比到20%~40%之间。如果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实际还是相对简单的疾病,因为中性粒细胞是在髓系的整个发育过程中最成熟的细胞,成熟的细胞发生疾病都是比较简单的疾病,只有幼稚细胞发生疾病时才是不太好控制的疾病,所以中性粒细胞偏高时最常见的应该是细菌感染造成的问题,通过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以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就会逐渐回落,也有的病人是在感染之后。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时长会比较长,有时和感染过程不平行,此时要多做监测,一般在两三个月到半年,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有时也就回落下来。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持续升高,就需要考虑是不是有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里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主要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还要罕见一点的中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此慢性的粒细胞病白血病,是一种以成熟粒细胞增多为主的一种疾病,相对的贫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会比较温和,但是如果中性粒细胞升很高,会有血栓风险。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目前也有非常好的靶向药物治疗,整体疾病的病程越来越向慢性疾病靠拢。
语音时长 02:22

2021-10-15

96869次收听

嗜碱性粒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要看嗜碱性粒细胞怎样算是增高的。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里边的占比是非常的低的,正常白细胞是4-10×10^9/L,其中嗜碱性粒细胞占比小于1%,绝对计数一般情况下也是小于0.01×10^9/L。整个白细胞里边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占比50%到70%,淋巴细胞占20%到40%,嗜碱性粒细胞占的比例非常的少,正常情况下这部分细胞是不会增多的。但是在化验检测当中,经常会看到机器打的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超过1%,比如1%或者是2%的比例,这样的轻度升高有的时候是一种检测误差,需要再去做白细胞手工分类,看一下是不是真正的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常见的疾病,应该是慢性的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这样的嗜碱性细胞都是比例增高很多的。一般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比例都会超过5%以上,要到慢性嗜碱性的粒细胞性的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占比就应该更多,一般得达到10%到20%的比例。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检测到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要通过手工计数的方式再来确认一下,是不是嗜碱性粒细胞真的占比比较高。有的时候在血涂片里边,也经常会看到嗜碱性粒细胞的轻度增多,比如达到2%的水平,这个时候也经常会,和检验科的老师去沟通一下,看看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再来决定病人是不是需要去做骨髓穿刺的检查。
语音时长 02:20

2021-10-15

67008次收听

导致红细胞和白细胞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红细胞和白细胞偏高,如果是同时存在,第一,考虑的应该是相对性的增多,就是血液浓缩带来的问题。这种问题一个可以是长期空腹,没有进食引起的血液浓缩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严重的呕吐、腹泻,或者是大面积的烧伤引起的血液浓缩引起的。这样的纠正通过非空腹状态,还有补充一定量的液体,纠正了血液浓缩的状态以后,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增高应该可以恢复正常的。第二,骨髓增殖性疾病,是可以引起红细胞和白细胞同时偏高的。这个时候就要看红细胞和白细胞增高的程度,如果是轻度的增高,比如白细胞数量只是超过了10×10^9/L到15×10^9/L之间的时候,这一段时间可以是暂时观察,可以去做一下成熟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比如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如果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偏高,是一种持续升高的方式,就应去完成骨髓穿刺,来除外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多数情况下是全骨髓增殖的,包括白细胞增殖,红细胞增殖和血小板增殖,只是多数情况下是会以某一种细胞的增殖为主。比如以白细胞增殖为主的就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红细胞增殖为主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血小板增殖为主的有可能是原发性的血小板增多症。也有的时候,在诊断的时候不能够分辨出来是哪一种,也就可以诊断为全髓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更多的治疗是看是不是存在相应的一些基因靶点,如果存在JAK通路的基因突变,可以给与JAK通路的抑制剂来治疗,如果没有那就可以考虑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来治疗。
语音时长 02:32

2021-10-15

89728次收听

成人白细胞高有没有危险
成人白细胞升高危险程度实际上是跟白细胞数量相关,高到一定程度就是有危险的,成人的白细胞数量的正常值是4到10×10^9/L,高于10×10^9/L的时候就是高白细胞血症。当白细胞大于50×10^9/L时,就是比较高的白细胞了。白细胞淤滞就会造成血栓方面的风险,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达到了50×10^9/L时候,这方面的风险是非常高的。白细胞增多里边达到高白表现的时候,有两种形式是比较危险的,一种是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值超过了20,甚至是超过50×10^9/L的时候,认为是比较高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了。这样的问题比较大的可能性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或者是类白血病反应,需要通过相应的检查去明确诊断,但是同时需要给与一些抗凝的治疗,抗血小板的治疗来减少血栓的形成。如果是血小板的数量能够达到做抗凝治疗的程度,病人也没有相关的出血风险的时候,需要去做常规的抗血小板或者抗凝的治疗来减少血栓的问题的。还有一种,原始幼稚细胞的比例比较高,达到了50×10^9/L的时候,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可以出现比较严重的血栓方面问题。但是如果白细胞里边是淋巴细胞的数量比较高,超过了50×10^9/L的时候,其实危险并不那么大,相对的淋巴细胞增多引起的血栓的风险要低很多。
语音时长 02:15

2021-10-15

60845次收听

正常人的白细胞值是多少
正常人白细胞的数值为4到10×10^9/L,那是成人的白细胞的正常范围。当然,新生儿和儿童的比例是不完全一样的,这里边主要是讲正常成人的白细胞数量。在正常人白细胞里边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还有单核细胞。这当中最主要的应该是中性粒细胞,占比是50%到70%的比例。一般淋巴细胞也是在20%到40%这样一个比例,当这些占比比较多的细胞发生了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反映出来的细菌感染,还有病毒感染这些常见的问题。当出现了不论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和比例的增加,或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比例的增加或减少的时候,要针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去做治疗。单核细胞主要也反映的更多的是病毒感染方面的情况,当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数值和比例偏高的时候,更多的考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情况。如果单核细胞的比例绝对值应该是持续超过1.0×10^9/L的时候,更多的就会考虑是不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一些疾病。嗜酸、嗜碱细胞相对的占比非常少,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疾病也不会影响到这两类细胞。嗜酸细胞在一些过敏或者是出皮疹,或者是一些湿疹疾病的时候,可以出现轻度的升高。如果是增多的比例比较高,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要考虑是不是有慢性嗜酸细胞性白血病问题。嗜碱细胞在平时也是非常少见的,能看到升高的一般嗜碱细胞增多,或者是同时也有嗜酸细胞增多,更多的会考虑是不是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这样的疾病。
语音时长 02:30

2021-10-15

10024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