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癌是什么?
心癌并非医学专业术语,通常指心脏恶性肿瘤,临床称为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或心脏转移性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极为罕见。
1、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指起源于心脏组织的恶性病变,约占心脏肿瘤的10%-15%,主要包括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和间皮瘤等。血管肉瘤多发生于右心房,可能与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或放射线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横纹肌肉瘤常见于儿童,多起源于心室肌,可导致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诊断需依赖心脏超声、CT或MRI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预后较差。
2、心脏转移性恶性肿瘤
心脏转移性恶性肿瘤指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转移至心脏,发生率是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20-40倍,常见原发灶包括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可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至心包、心肌或心内膜,临床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律失常或心脏压塞。诊断需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控制原发肿瘤和缓解心脏症状为主。
3、临床表现
心脏恶性肿瘤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心包受累时可能出现心包摩擦音或心包填塞症状。肿瘤阻塞心腔或瓣膜时可闻及心脏杂音。部分患者以体循环栓塞或猝死为首发表现,这与肿瘤碎片脱落或冠状动脉受压有关。
4、诊断方法
心脏超声是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活动度。心脏MRI能更准确评估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良恶性。CT检查对评估肺部转移和心包受累有优势。心内膜心肌活检可明确病理诊断,但存在一定风险。PET-CT有助于寻找潜在原发灶和评估全身转移情况。
5、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完全切除难度大,术后易复发。放疗和化疗效果有限,可作为辅助治疗。转移性心脏肿瘤以姑息治疗为主,包括心包穿刺引流、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所有患者均需定期随访监测心功能,出现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对症处理。
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应注意保持低盐饮食,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呼吸困难时可采取半卧位休息,监测每日体重变化。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肿瘤标志物。若出现新发胸痛、晕厥或下肢水肿加重,应立即就医。由于该病预后较差,患者及家属需做好心理疏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