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尿毒症的原因
诱发尿毒症的原因主要有原发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路梗阻、药物性肾损伤等。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需及时就医干预。
1、原发性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原发性肾脏疾病长期进展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害。这类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蛋白尿或血尿,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逐渐出现水肿、贫血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或吗替麦考酚酯片等药物控制病情,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
2、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引发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伴有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糖尿病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持续阳性是早期信号。除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外,可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厄贝沙坦片延缓肾功能恶化,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肌酐清除率。
3、高血压肾病
持续高血压会使肾小动脉硬化,造成肾单位缺血性萎缩。这类患者常有头痛、心悸等表现,肾脏B超显示双侧肾脏体积缩小。治疗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呋塞米片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
4、尿路梗阻
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尿流受阻会导致肾盂积水,长期压迫肾实质。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腰腹部绞痛,超声检查可见肾盂分离。解除梗阻需根据病因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功能。
5、药物性肾损伤
长期滥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或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这类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少尿、血肌酐骤升,需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并使用复方α-酮酸片辅助治疗。
预防尿毒症需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指标达标。日常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慎用民间偏方和非处方止痛药。出现持续泡沫尿、夜尿增多或不明原因乏力时,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评估肾功能。
相关推荐
02:15
02:24
02:15
01:55
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