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噪音性耳聋
噪音性耳聋是指长期或短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导致的听力损伤,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种。主要表现有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胀感等症状。
1、发病机制
噪声通过机械性损伤和内耳代谢紊乱双重机制损害听力。高强度声波可直接破坏耳蜗毛细胞,同时引发耳蜗血管痉挛和自由基堆积,导致毛细胞缺氧死亡。受损的毛细胞无法再生,最终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
2、高危人群
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的产业工人、建筑工人、机场地勤人员属于高危人群。短期暴露于爆炸、枪声等脉冲噪声的军人、射击爱好者也易发病。部分青少年因长期使用耳机大音量听音乐导致早发性听力损伤。
3、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4000-6000Hz高频听力下降,患者可能仅对鸟鸣、电话铃等高频声音不敏感。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言语识别率下降,尤其在嘈杂环境中听不清对话。多数伴有持续性耳鸣,部分患者合并眩晕症状。
4、诊断方法
纯音测听显示特征性4000Hz切迹是诊断金标准。声导抗测试可排除中耳病变,耳声发射检查能早期发现毛细胞损伤。必要时需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鉴别听神经病变。
5、防治措施
使用降噪耳塞、耳罩等防护装备是首要预防手段。企业需定期进行噪声监测和员工听力筛查。确诊患者应脱离噪声环境,可试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甲钴胺片等,重度耳聋需配戴助听器。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控制音量不超过最大输出的60%。出现耳鸣、耳闷等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定期进行听力检查。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适度运动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若工作环境噪声超标,应向用人单位提出防护要求或调岗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