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跟腱疼是怎么回事
崴脚后跟腱疼可能与跟腱炎、跟腱部分撕裂、踝关节扭伤、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崴脚后出现跟腱疼痛常见于运动损伤或意外扭伤。踝关节过度内翻可能导致跟腱受到牵拉或挤压,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急性期表现为跟腱部位肿胀、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慢性损伤可能伴随跟腱增厚或钙化,影响行走功能。部分患者会合并足弓塌陷或扁平足,加重跟腱负担。长期穿不合脚鞋子或运动前热身不足也会诱发此类问题。
跟腱炎通常由重复性应力损伤引起,表现为晨起时跟腱僵硬。跟腱部分撕裂多发生在突然发力动作中,可能听到断裂声并伴随剧烈疼痛。踝关节扭伤常合并韧带损伤,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足底筋膜炎疼痛多集中于足跟底部,与跟腱疼易混淆。跟骨骨刺可能压迫周围软组织,引发慢性疼痛。这些情况均需通过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
崴脚后应立刻停止活动并冰敷患处,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急性期48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可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固定。恢复期选择有足弓支撑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逐步进行跟腱拉伸训练,如面墙弓步拉伸或台阶踮脚练习。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控制体重减少跟腱负荷。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行走困难,须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复查,排除跟腱完全断裂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