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治疗方法是什么
新生儿低血糖可通过调整喂养、静脉输注葡萄糖、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主要治疗方法有增加喂养频次、静脉补充葡萄糖、使用胰高血糖素、调整环境温度、密切监测血糖。
1、增加喂养频次
早期频繁喂养是基础干预措施,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每2-3小时喂养一次。对吸吮无力者可采用鼻胃管喂养,确保每日摄入量达到100-120ml/kg。喂养后需复测血糖,若仍低于2.6mmol/L需结合其他治疗。
2、静脉补充葡萄糖
对血糖低于1.4mmol/L或喂养无效者,需立即静脉输注10%葡萄糖溶液,初始剂量为2ml/kg,维持速度为6-8mg/kg/min。严重病例可提高至12mg/kg/min,输注期间每1-2小时监测血糖,避免医源性高血糖。
3、使用胰高血糖素
对顽固性低血糖可肌注胰高血糖素,剂量为0.03mg/kg,适用于肝糖原储备正常但糖异生障碍的婴儿。用药后30分钟需复查血糖,该治疗可能导致呕吐,需侧卧位预防误吸。
4、调整环境温度
维持中性温度环境减少能量消耗,暖箱温度设置为32-34℃(早产儿)或30-32℃(足月儿),相对湿度60%-80%。避免寒冷刺激导致棕色脂肪分解产热,此过程会大量消耗血糖。
5、密切监测血糖
高危新生儿需在出生后1、2、4、6、12、24、48小时动态监测,采用足跟血微量法检测。血糖稳定后改为每日3-4次,持续至喂养达标且血糖持续正常72小时。监测时需规范消毒,避免组织液稀释影响结果。
除医疗干预外,家长需学会识别嗜睡、喂养困难、震颤等低血糖征兆,掌握正确喂养姿势与奶量计算方法。维持室温24-26℃,避免包裹过厚引发脱水热。出院后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对糖尿病母亲婴儿或小于胎龄儿建议持续监测至生后1周。若出现呼吸暂停、抽搐等严重症状须立即返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