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佝偻病有哪些症状
婴儿佝偻病主要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鸡胸、X型腿或O型腿等症状。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的骨骼发育障碍,需及时干预。
1、颅骨软化
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枕骨或顶骨后部按压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是佝偻病早期特征性改变。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样组织钙化不足有关,可能伴随夜间啼哭、多汗等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需增加户外日照时间,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
2、方颅
8-9个月婴儿可见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形成的方形头颅,严重时呈现鞍状头。与长期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缝周围骨质代偿性增生相关,常伴有前囟增大且闭合延迟。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3 400-800IU,哺乳期母亲需同步补充钙剂。
3、肋骨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形成钝圆形隆起,触诊呈串珠状排列。多发生在佝偻病活动期,可能伴随胸廓畸形如郝氏沟。需检测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必要时使用维生素D2注射液进行冲击治疗。
4、鸡胸或漏斗胸
胸骨前凸呈鸡胸状或凹陷呈漏斗状,多见于1岁以上未治疗患儿。与长期骨骼承重异常有关,可能影响心肺功能。除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外,需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严重畸形需骨科矫形手术。
5、下肢畸形
站立行走后出现膝关节内翻O型腿或外翻X型腿,严重者伴步态异常。与骨质软化承重后变形相关,需限制过早站立,使用支具矫正,重度畸形需手术截骨治疗。定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应维持在50nmol/L以上。
预防婴儿佝偻病需保证每日维生素D摄入,足月儿出生后2周起每日补充400IU,早产儿需加倍补充。哺乳期母亲每日应摄入600IU维生素D及1000mg钙。增加婴儿户外活动时间,春夏季每日裸露四肢晒太阳10-15分钟。添加辅食后多选择富含钙的乳制品、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发现骨骼异常及时就医,避免遗留永久性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