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有异物做什么检查
气管有异物通常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喉镜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方式确诊。异物可能因误吸食物、玩具零件等导致,常伴随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
1、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是诊断气管异物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异物位置、大小及周围黏膜损伤情况。检查时需局部麻醉,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软质内窥镜,适用于坚果、骨片等固体异物的取出。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咽喉不适,需禁食2小时。
2、胸部X线检查
X线对金属、骨骼等高密度异物显影清晰,能显示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等间接征象。但塑料、食物等低密度异物可能漏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儿童检查时应做好防护,避免多次曝光。
3、胸部CT检查
CT能三维重建气道结构,精准定位异物及并发症,对X线不显影的异物检出率较高。薄层扫描可发现毫米级异物,同时评估纵隔气肿、肺炎等继发损害。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配合呼吸指令。
4、喉镜检查
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可排查声门区异物,适用于突发声嘶、喉鸣的患者。检查可见声带水肿或异物残留,但深部气管异物可能漏诊。操作时间短,儿童需固定头部防止误伤。
5、肺功能检查
通过流速-容积曲线评估气道阻塞程度,典型表现为呼气相平台样改变。适用于异物存留时间较长者,可量化肺通气功能障碍。但急性期患者可能无法配合,需病情稳定后实施。
发现气管异物后应立即停止进食,避免拍背等可能加重阻塞的动作。婴幼儿需采取头低脚高体位,成人可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所有疑似病例均需急诊就医,未明确排除前禁止喂水或催吐。术后恢复期应进食流质,观察有无发热、咯血等并发症,定期复查支气管黏膜愈合情况。预防措施包括将食物切碎、避免进食时嬉笑,儿童玩具应避免可拆卸小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