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脏骤停的原因

54777次浏览

心脏骤停可能由遗传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窒息等因素引起。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机械活动停止,血液循环中断,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

1、遗传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可导致心室颤动引发心脏骤停。这类疾病与基因突变相关,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心悸等前驱症状。治疗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盐酸普罗帕酮片,必要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2、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成人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患者常表现为持续胸痛、大汗淋漓,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需紧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

3、严重电解质紊乱

血钾水平异常如重度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均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低钾常见于利尿剂过量使用,高钾多与肾功能衰竭相关。需静脉补充或清除钾离子,监测心电图变化,使用聚磺苯乙烯钠散等调节电解质药物。

4、药物中毒

某些药物过量如洋地黄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视觉异常,心电图可见多种心律失常。需使用地高辛抗体片段注射液等特效解毒剂,配合血液净化治疗。

5、窒息

气道梗阻或呼吸衰竭导致的严重缺氧会迅速引起心肌电活动紊乱。常见于溺水、异物窒息、哮喘持续状态等情况。需立即解除气道梗阻,进行气管插管,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

预防心脏骤停需定期体检筛查心血管疾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情绪波动。高风险人群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庭可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出现胸闷、心悸等预警症状时须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用药,限制钠盐和脂肪摄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

相关推荐

抢救心脏骤停三联针是指哪些
抢救心脏骤停三联针通常指肾上腺素、阿托品和利多卡因三种药物的组合使用。心脏骤停是临床急危重症,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药物治疗,三联针曾作为传统抢救方案用于提升心率、改善心肌供血及纠正心律失常。肾上腺素是抢救心脏骤停的核心药...
为什么溺水后要供氧
溺水后需要供氧是因为溺水会导致人体缺氧,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溺水过程中,水进入呼吸道会阻塞气体交换,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尤其是大脑对缺氧最为敏感。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会直接阻塞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氧气无法进入血液。同时...
01:44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超过4分钟,大脑就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超过10分钟,大脑就可能发生死亡,则抢救成功率极低,目前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只有5.6%,抢救成功率之所以这么低,一方面是由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没有及时被发现,另一方面是由于周围没有熟悉有效心肺复苏的人进行抢救,所以全民心肺复苏抢救的培训是非常积极且有必要的。一旦周围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首先要进行呼吸和心跳的判定,如果发现患者的心跳、呼吸停止,一定要在4分钟之内,越早越好,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心脏骤停能抢救过来吗
心脏骤停在半小时内是有可能可以抢救回来的,如果超过半小时,大脑已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时抢救无效了。但是患者在心脏骤停后多久被复苏成功率大则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导致心脏骤发生的原因、发病时是否被目击、是否有专业人士立即进行了正确的心肺复苏、是否有人能正确使用除颤等抢救措施、患者是否同时存在低体温等情况。当发现心脏骤停时,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拨打120,并尽量不要过度移动病人,送至医院后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应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等心脏复苏药物。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22

91100次收听

心脏骤停脑缺血缺氧恢复吗
心脏骤停后到心脏恢复跳动的5分钟内脑缺血缺氧可以恢复,超过5分钟后大脑细胞会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因为大脑细胞非常依赖氧保证正常的功能,对缺氧的耐受性差,所以超过5分钟心跳没有恢复就会对大脑造成严重的功能损伤。应该敏锐判断是否发生心跳骤停,当患者的意识有改变,如拍打肩膀、大声呼唤没有反应,触摸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时没有搏动,则已经发生心跳骤停,此时要立即呼叫120的同时,在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争取恢复心跳,避免大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22

93667次收听

呼吸心跳停止的表现有哪些
呼吸心跳停止指的是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这是一种危急情况,其表现包括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瞳孔散大、颈动脉搏动消失等。
心脏骤停有哪些原因
在临床上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的收缩舒张、机械运动以及电活动突然停止而引发的一种急性恶性的心脏事件。心脏骤停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这其中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速,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和室颤。还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和心脏停搏。除心律失常原因以外,临床上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还见于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脏的机械性的改变,如心脏破裂,它会造成心脏的血液动力学突然的丧失,导致全身的血供停止引发病人死亡。
语音时长 01:04

2020-03-19

54479次收听

心脏骤停如何急救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一个非常危重的心脏事件,病死率极高。目前调查研究显示,心脏骤停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医院以外,部分发生在家庭中,部分发生在公共场所。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救治成功率非常低。因此一旦发现病人晕倒在地,需要迅速评价病人是否发生心脏骤停。简单的方法就是触摸病人的颈部动脉,体会一下是否发生搏动的消失。第二个方法,可以将脸凑近患者的口鼻处,感受病人是否发生了呼吸的停止。如果有这两个检查的结果,初步判定病人发生了心脏骤停建议迅速拨打一二零,进行救援的信号发出。同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尽量将发生心脏骤停的人转移至比较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因人流的拥堵或者车辆的影响,造成病人的二次伤害。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最好能让病人保持一个平卧的状态。如果周围人员接受过心肺复苏的简单操作此时可以给病人进行心外按压,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语音时长 02:15

2020-03-19

57632次收听

01:41
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的原因如下:一,心律失常,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性室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严重的心脏停搏。二,见于严重的心脏疾病,造成心脏的机械性改变,血液动力学突然丧失,导致全身血供停止,引发机体死亡,如心脏破裂。
02:54
心脏骤停怎么急救
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后,首先要感受患者的呼吸,迅速拨打120,同时进行心肺复苏。首先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触摸病人浅表动脉,感受搏动,或将脸凑近患者口鼻处,感受呼吸。判定心脏骤停后迅速拨打120,将患者移至安全区,保持平卧状态。如周围有会心肺复苏的人,可为病人心外按压,争取救治时间。
01:58
心脏骤停是怎么回事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非常严重疾病之一,新闻里常有报道说在某个地方有人突然间倒地不起,然后有人推测这个病人可能发生心跳骤停而进行抢救。因为心跳骤停可危及生命,所以应该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启动医疗急救系统。心跳骤停病人表现为突然之间意识丧失倒在地上,甚至发生抽搐,此时可没有呼吸、没有脉搏。临床上可以导致心跳骤停最常见是,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或本身有基础心脏病病人,出现某种心律失常而导致病人心跳骤停情况。也有一些病人出现严重高钾血症也可以出现心跳骤停。
01:57
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的原因是本身原因,心脏以外原因,还有电击伤、触电以及病毒感染心肌炎。一、比如突然出现心梗,前降支一个斑块破裂,然后心脏供血停止,就会引起心脏骤停,如果突然心律失常,也会导致心脏骤停。二、比如电解质紊乱以及肾功能不全病人,如果血钾突然增高,也会突然骤停。三、心脏就是一个室颤,没有心波就会心脏骤停。然后导致电解质紊乱。四、病毒感染会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然后出现心脏停搏。
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
出现了心脏骤停的现象后,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急救者可以捏住患者的口鼻,然后将气体吹入患者的胸腔,最后选择心脏按压的方式来急救,在做心脏按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姿势是否正确,然后还需要注意做人工呼吸,这样才能够达到急救的效果。
心跳骤停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什么
心跳骤停一旦发生,得不到及时的抢救,4~6分钟后患者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都会受到严重损坏。出现心跳骤停时先要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及时帮助患者做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直到患者出现反应。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等待120救护车到来。
心脏骤停的原因是什么
心脏骤停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心脏本身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以及心脏以外病,都会引起心脏突然骤停。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还有一些先天性心电紊乱,都会造成心脏骤停。一、心脏本身的原因,比如病人突然出现心梗,前降支斑块破裂,然后心脏供血停止,就会引起心脏骤停;如果病人突然心律失常,也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二、心脏以外原因,比如电解质紊乱,以及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如果血钾突然增高,达到七以上,心脏也会突然骤停。三、电击伤、触电,心脏就是室颤的状态,没有心波就会心脏骤停。然后导致电解质紊乱。四、病毒感染心肌炎,病毒感染会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然后慢慢出现心脏停搏。
语音时长 01:18

2019-11-27

5098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