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银杏叶片可以长期吃吗

发布时间:2019-02-1256541次浏览

银杏叶片是用银杏叶提取物制的一种药物,可以有效的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所以它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但是患者在服用这种药物的时候也会担心这种药物的副作用,那么银杏叶片可以长期吃吗?

一、银杏叶片的副作用
  1.肠胃不适
  银杏叶片是一种植物中药,副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也有的人在服用了这种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不思饮食,食欲减退等肠胃不适的症状。
  2.内分泌失调
  如果长期服用银杏叶片,有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患者的脸上会不停的长痤疮,女性还会出现月经紊乱的不良反应。
  3.中枢神经异常
  如果长期服用银杏叶片可能会扰乱中枢神经,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不良反应。

4.过敏反应
  有些人是敏感体质,服用了这种药物后,可能会因为过敏出现皮疹、皮炎等不适症状。
  5.肝肾损伤
  因为银杏叶含有银杏酸,这种物质是有毒的,如果大量服用这种药物有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阵发性痉挛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肝肾损害。
  6.脑出血
  许多老年人会长期服用这种药物扩张脑血管,治疗老年痴呆,但是长期服用有可能会诱发脑出血的风险。

二、银杏叶片可以长期吃吗
  虽然银杏叶片是一种植物中药,副作用比较小,但是是药三分毒,长期大量的服用也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引起肝肾损伤,出现内分泌失调,中枢神经异常等,尤其是中老年人长期服用这种药物还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所以最好不要长期服用这种药物,尤其是老年人绝对不可以长期服用这种药物,以免出现危险。

相关推荐

甘油三酯6.5严重吗
如果甘油三酯达到了6.5mmol/L,就可以因此而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如果长期患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比较严重的情况。甘油三酯是脂质正常的组成成分,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主要来源于外界食物的摄取。摄取的脂肪在胆汁酸、酯酶的作用下,由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以及自身的肝脏合成,就会形成甘油三酯。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中的甘油三酯会受到年纪、性别、饮食、代谢等因素影响,会保持一种相对动态的平衡。如果不注意饮食或者患有一些疾病,就会打乱这种平衡,造成血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如果长期升高,还可能会继发一系列相关的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等。平时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确定甘油三酯的水平。在检查之前,12小时要保证空腹,在检查之前的一段时间,最好保持低脂的饮食。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围是0.45~1.69mmol/L,如果在1.7~2.25mmol/L之间临床称之为边缘性甘油三酯增高。如果长期超过2.25mmol/L就可以因此而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目前临床的研究显示,甘油三酯如果出现长期升高的情况,不但会增加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所以一旦出现甘油三酯长期升高,就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必要的时候,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降脂药物。
语音时长 01:51

2021-12-30

56890次收听

肚子像心跳一样跳动怎么回事
有的人就会发现自己的肚子像心跳一样在跳动,这是因为在腹腔的部位有一条血管,叫做腹主动脉。腹主动脉也叫做主动脉腹部,位于腹膜的后面,椎体的前方,稍偏向左侧。在通常的情况下,在平躺的时候,人在平稳呼吸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或者用手去感受,就会发现自己的腹部有跳动的现象,而且这个跳动的频率和心率保持一致,这就说明腹主动脉在跳动,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身材比较消瘦的人群中。因为腹壁脂肪比较少,没有太多的脂肪组织或者肌肉进行覆盖,这样就会造成血管与外界的距离比较近。不仅如此,腹主动脉是人体内一条很粗大的主动脉,有着很多的动脉分支。所以腹部脂肪肌肉较少的人群,更容易感受到搏动。腹主动脉跳动是正常的现象,见于正常人,不属于任何临床疾病。另外,有一些体型偏胖,同时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在血压非常高的情况下,腹主动脉的压力也会随之而升高,也有可能会随着心脏的搏动,出现幅度比较大的跳动。如果是这种情况,就需要第一时间到心内科门诊就诊,最好能够到高血压的专病门诊进一步的就诊,评估24小时血压波动的情况。如果血压出现的程度比较高,这个时候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的控制好血压,避免长期血压的升高,甚至会造成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一旦形成主动脉夹层,夹层一旦发生破裂,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肚子像心跳一样的跳动,有生理性因素也可能存在有病理性因素,这就需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密切的评估好体重、血压等一系列的指标,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的监测,并根据结果,必要的时候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理想的状态之内。
语音时长 02:48

2021-12-30

97627次收听

02:36
心脏下方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出现心脏下方隐隐作痛由以下几种因素导致:一、心脏疾病,常见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或心肌炎。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二、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等,也会诱发类似症状。三、胸壁、肋骨相关疾病,如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也会引起类似症状。如果自己不能鉴别,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判断,必要时进行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甚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胃镜检查,明确心脏下方隐隐作痛的病因。
02:34
心电图t波异常怎么回事
心电图T波异常主要包括T波异常高耸、低平或者倒置。临床可以通过心电图的各个波段或各个间期,明确患者的心脏是否健康。T波低平有可能患有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如果总是出现T波低平,可能是正常的心电活动。如果平时T波没有出现低平,只是在心前区出现症状的时候发生T波低平,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有心肌供血不足。T波高尖在临床中很有可能是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期、高钾血症、急性心包炎以及左心室肥厚等,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判断。T波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患者。体型较瘦长的正常人,也会出现T波倒置。
血氧88到92危险吗
血氧88到92说明有缺氧的表现,单纯通过数值不能判断有没有危险,还要结合患者是否有其他临床症状来判断。
窦性心律心电轴右偏有危害吗
窦性心律心电轴右偏若无任何临床症状,其危害性较小,若伴有心功能下降等症状,则危害性较大,需积极治疗。
03:03
心脏早搏是怎么引起的
心脏早搏在临床上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的情况。引起心脏早搏的原因,主要有生理性的因素以及病理性的因素。引起早搏的生理性的因素,主要有几种,比如说睡眠不足,精神高度紧张等。因为现在的社会都是高节奏,所以人们的精神压力很大,高度的紧张,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从而容易产生心脏早搏的情况。引起心脏早搏的病理性因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器质性心脏病。如果患者有心脏疾病,心脏会比正常的人更加敏感,所以更容易引起心脏早搏。
03:24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范围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运载胆固醇由肝脏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可以被氧化成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范围是小于3.37mmol/L,对于心血管高危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是2.59mmol/L以下。对于确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2.07mmol/L。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是导致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主要原因。另外,运动过少、肥胖、精神压力过大,都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
吃什么对心血管有好处
平时吃一些玉米、苹果、香蕉、洋葱等食物,对心血管有一定的益处。因为玉米和玉米制品中,含有脂肪酸和亚油酸等成分,能够提高人体胆固醇以及脂肪的代谢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内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降低血液对于血管的压力,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钾元素,也含有类黄酮类的物质,能够促进脂肪分解,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平时经常的吃一些洋葱、大蒜等食物,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脂,也有预防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28

93479次收听

胸闷气短吃什么好
胸闷气短的原因不同,吃什么也有所不同。1、对于心律失常造成的胸闷气短,一般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阿替洛尔、普萘洛尔等。2、如果是冠心病导致的胸闷气短,一般需要使吃血管平滑肌扩张药,例如舌下含硝酸甘油。3、如果是呼吸道感染导致的胸闷气短,一般需要吃抗生素类药物,例如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药物。4、对于严重过敏导致的胸闷气短,一般需要吃抗过敏药物,例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另外,胸闷气短的时候要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20

84947次收听

02:51
心脏血管钙化能改善吗
心脏血管钙化,可以改善,但是不能逆转或者不能消退。血管,心脏血管的钙化,实际上应该叫做冠状动脉出现了斑块,斑块儿出现了钙化,改善的是指这个其部位的冠状动脉的血管不再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已经出现了不再进展。对于这个疾病必要的时候,应该定期的进行血管儿的一个检查,比如说冠状动脉的筛查,或者每3~5年可以进行一次检查,来关注血管病变的进展的情况。
短阵室速有生命危险吗
短阵室速是否存在生命危险与以下因素有关: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基础疾病是否严重,如果基础疾病严重,存在生命危险;短阵室速持续时间;无血液动力学障碍,以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为特征;治疗是否及时,如果及时治疗,就没有生命危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早期治疗。
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什么
心血管疾病有着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主要发病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好预防,做到戒烟戒酒。低危饮食,减少心梗发生。也应该降低空气污染,从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不要暴饮暴食,避免热量过高、高胆固醇饮食。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率衰竭、冠心病、瓣膜病等。很多情况无法预防,例如说如果家族里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则要每年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及早进行药物干预;第二能够预防控制的措施是改良生活习惯,例如保持生活规律,要多运动、多锻炼、节制饮食、保持标准体重、不吸烟、不饮酒等。至于遗传基因的表现,大概50%早晚都要出现,要认识到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危险因素,而进行早期的药物干预,避免出现心源性事件,如脑出血、心梗。
语音时长 02:04

2018-09-29

61946次收听

白领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病
白领是让很多年轻人羡慕的一个群体,然而,“过劳死”、“亚健康”等疾病却越来越多的发生在他们身上,大有成其代名词的趋势。全国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10年间急性冠心病男性患者在45-49岁年龄组增加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