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中毒有哪些表现
海鲜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头晕乏力、口唇麻木等症状。海鲜中毒可能与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重金属污染、藻类毒素、组胺中毒等因素有关。
1、恶心呕吐
进食受污染海鲜后1-2小时内可能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常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这种情况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
2、腹痛腹泻
中毒后2-6小时可出现阵发性脐周绞痛,伴随水样或血性腹泻,每日排便可达10余次。这类症状常见于诺如病毒或沙门氏菌污染的海产品。治疗时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严重者需静脉补液。
3、皮肤瘙痒
食用某些贝类后可能出现皮肤潮红、荨麻疹伴剧烈瘙痒,这是典型的组胺中毒表现。症状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内出现,可遵医嘱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
4、头晕乏力
某些海鱼如河豚鱼含有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全身乏力、站立不稳、言语含糊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这类中毒发展迅速,须立即就医进行洗胃和呼吸支持治疗,不可自行用药。
5、口唇麻木
食用含有雪卡毒素的珊瑚鱼后,可能出现嘴唇刺痛、温度感觉倒错等异常感觉。这种毒素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破坏。中毒后6小时内是救治关键期,需尽快到医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预防海鲜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彻底加热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购买时选择正规渠道,冷藏保存不超过2天。高危人群如孕妇、儿童、免疫力低下者应慎食高风险海产品。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停止进食,保留剩余食物样本,轻度症状可多饮温水促进排泄,中重度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恢复期饮食宜清淡,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肠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