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肛周脓肿该如何护理
婴儿肛周脓肿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外敷、引流护理、饮食调整、就医治疗等方式护理。肛周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局部卫生不良、尿布摩擦刺激、先天性肛窦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肛周区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清洗后用无菌棉球蘸干水分,保持皮肤干燥。尿布需及时更换,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尿布,减少摩擦刺激。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擦拭导致脓肿破裂。
2、药物外敷
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药膏外涂,抑制细菌繁殖。可配合使用康复新液湿敷促进创面愈合。外敷前需清洁双手,用棉签取适量药膏薄涂于患处。若出现皮肤发红加重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3、引流护理
若脓肿已形成波动感,需由医生进行切开引流。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覆盖无菌敷料。家长需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出现大量出血或脓液异味时及时复诊。避免患儿用手抓挠伤口,可佩戴纯棉手套。
4、饮食调整
母乳喂养母亲应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奶粉喂养可选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添加辅食的婴儿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苹果泥、西梅泥等。保证每日充足水分,避免大便干燥加重肛门刺激。
5、就医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伴有发热的肛周脓肿,需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合并肛瘘者可能需行肛瘘切除术。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监测感染指标变化。
日常护理中需保持婴儿肛周皮肤干爽透气,每次排便后及时清洁,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局部压迫。母乳喂养有助于提升婴儿免疫力,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密切观察脓肿变化情况,若出现红肿扩散、持续哭闹或发热超过38.5℃,应立即前往儿科或小儿外科就诊。护理期间注意记录脓肿大小、渗液情况等变化信息,为医生提供诊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