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缺钙怎么回事
成年人缺钙可能由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异常、胃肠吸收障碍、肾脏排泄过多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1、钙摄入不足
长期饮食中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过少,可能导致钙缺乏。建议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适量食用豆腐、芝麻酱、虾皮等食物。部分人群因乳糖不耐受需选择无乳糖奶制品或钙强化食品。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日照不足或肝肾功能异常会影响其合成。表现为骨痛、肌无力,可通过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确诊。建议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3滴剂或胶囊。
3、激素水平异常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会打破钙磷代谢平衡。可能伴随手足抽搐、心律失常等症状,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可考虑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片。
4、胃肠吸收障碍
慢性胃炎、乳糜泻等疾病会影响钙质吸收,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也可能干扰吸收。这类患者需治疗原发病,同时选择柠檬酸钙等吸收率较高的补充剂,避免与抑酸药同服。
5、肾脏排泄过多
某些利尿剂或慢性肾病会导致尿钙流失增加,表现为多尿、肾结石。需限制钠盐摄入,改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严重者需使用降钙素鼻喷剂抑制骨钙释放。
建议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维持在800-1000毫克,除饮食补充外可适当选择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制剂。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等有助于钙质沉积,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若出现反复抽筋、骨折等严重症状,应及时检测骨密度并排查继发性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