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疏松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骨质疏松需注意药物干预、营养补充、运动康复及防跌倒管理。主要有钙剂与维生素D联合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使用、适度负重运动、居家环境改造、定期骨密度监测等措施。
1、钙剂与维生素D联合补充
钙剂如碳酸钙D3片、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胶丸是基础治疗方案。钙剂可填补骨量流失空缺,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建议通过膳食摄入奶制品、豆制品等富钙食物,同时避免高盐饮食影响钙质代谢。阳光照射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每日建议户外活动15-30分钟。
2、抗骨吸收药物使用
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折风险。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口服双膦酸盐应晨起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此类药物可能导致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需配合牙科评估。
3、适度负重运动
快走、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每周建议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水中运动适合关节病变患者,能减少地面反作用力。需避免弯腰搬重物等脊柱负荷动作,运动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限。
4、居家环境改造
移除地毯、电线等绊倒隐患,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夜间保持通道照明。选择稳固带扶手座椅,床高度以坐姿双脚平放地面为宜。外出使用防滑鞋具,雨雪天气尽量减少出行。跌倒后需及时就医排查隐匿性骨折。
5、定期骨密度监测
建议每1-2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重点监测腰椎和髋部骨量变化。血清25羟维生素D、骨转换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可辅助评估疗效。合并慢性肾病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者需增加内分泌代谢评估频率。
骨质疏松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每日保证800-1000mg钙元素及800IU维生素D摄入,戒烟限酒减少骨量流失风险。烹饪时选择蒸煮方式保留食材钙质,适量食用深海鱼补充维生素D。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避免突然扭转动作。定期随访时携带用药记录供医生评估调整方案,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缩短需及时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