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血尿是怎么引起的
肾性血尿可能由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多囊肾、药物性肾损伤、遗传性肾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尿液颜色改变、排尿疼痛、腰背部不适等症状。
1、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肾性血尿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2、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导致血尿,常伴有剧烈腰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必要时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3、多囊肾
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压迫正常组织可引起血尿,可能伴随高血压、肾功能减退。治疗以控制并发症为主,常用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呋塞米片等。
4、药物性肾损伤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可能导致肾小管损伤引发血尿。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碳酸氢钠片、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等保护肾功能。
5、遗传性肾病
如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病可表现为持续性血尿,多伴有听力下降、视力异常。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延缓病情进展。
出现肾性血尿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建议记录血尿发生频率和伴随症状,就诊时携带既往检查资料,避免自行服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发现尿液异常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完善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