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是什么
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1级、2级、3级,危险分层依据心血管风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并发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高血压分级标准为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危险分层中低危指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伴1-2个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血脂异常,高危伴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极高危已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并发症。
危险因素包括男性超过55岁、女性超过65岁、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高盐饮食等。靶器官损害表现为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肾功能轻度下降等。临床并发症涵盖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分层评估需结合血压分级、危险因素数量及器官损害程度综合判断。
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及情绪激动,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极高危患者每1-3个月复查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