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拉伤与肌腱拉伤有什么区别
韧带拉伤与肌腱拉伤的主要区别在于损伤部位和功能影响。韧带是连接骨与骨的纤维组织,拉伤多发生在关节处;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的纤维束,拉伤常见于肌肉附着点。两者均可因过度牵拉或外力导致,但恢复时间和治疗重点存在差异。
韧带拉伤通常表现为关节稳定性下降,如踝关节扭伤时外侧韧带撕裂,可能伴随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轻度拉伤可通过制动、冰敷缓解,严重者需支具固定或手术修复。肌腱拉伤多见于跟腱、肩袖等部位,急性期有局部剧痛和肌肉收缩无力,慢性劳损可能发展为肌腱炎。康复需结合牵拉训练和抗阻运动,避免粘连。
韧带损伤后关节活动度测试可评估松弛程度,磁共振成像能明确撕裂范围。肌腱损伤超声检查更易显示纤维断裂,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愈合进度。两者均需排除骨折或脱位,但韧带修复后需更长时间恢复机械强度,肌腱则需预防二次断裂。
无论韧带或肌腱拉伤,急性期均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恢复期逐步进行关节稳定性训练或肌肉力量练习,避免过早负重。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可适量摄入鱼类、蛋类及柑橘类水果。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反复发作,建议就医进行专业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