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宝宝吃药后吐了怎么办
三岁宝宝吃药后吐了可通过调整喂药方式、少量多次喂药、更换药物剂型、暂停进食观察、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呕吐可能与药物刺激、喂药方式不当、胃肠不适、药物过敏、疾病加重等原因有关。
1、调整喂药方式
喂药时保持宝宝上半身抬高45度,使用滴管或喂药器沿颊黏膜缓慢注入,避免直接刺激舌根。喂药后轻拍背部帮助吞咽,保持竖抱姿势10分钟。不要捏鼻子灌药或平躺喂药,这些动作容易引发呕吐反射。
2、少量多次喂药
将单次剂量分成2-3次间隔5分钟服用,每次不超过5毫升。可使用带刻度的喂药器精准控制药量,喂药前后各喂1-2勺温水稀释药物浓度。特别对于味道苦涩的药物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分次服用能减少胃肠刺激。
3、更换药物剂型
咨询医生能否将片剂更换为颗粒剂或口服液,如布洛芬片改为布洛芬混悬滴剂。选择水果口味的药物剂型如草莓味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避免选择含有丙二醇等刺激性辅料的药物。对乳糖不耐受宝宝需避开含乳糖的颗粒剂。
4、暂停进食观察
呕吐后禁食1-2小时,之后先喂少量温水,无呕吐再尝试米汤、苹果泥等清淡食物。避免立即喂奶或油腻食物,记录呕吐物性状和次数。若呕吐物带血丝或胆汁样物质,或伴有嗜睡、尿少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5、及时就医
反复呕吐超过3次或持续2小时以上,伴随发热、皮疹、腹胀等症状时,需排除肠套叠、脑膜炎等急症。药物过敏引起的呕吐多伴有面部水肿或荨麻疹,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就医时携带呕吐物照片和药品包装,便于医生判断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
家长需注意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呕吐后用温水漱口避免药物残留腐蚀牙釉质。日常喂药可选择宝宝情绪稳定时进行,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剧烈活动。建议家中常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不要将药物混入奶瓶喂养。若宝宝对特定药物多次出现呕吐反应,应记录药名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