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盆腔积液的产生原因和分析

58297次浏览

盆腔积液是常见盆腔炎的症状,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都有极大影响的。通过长期临床分析,盆腔积液的病因根据不同类型而有所不同。这里我们就简单介绍下常见2种盆腔积液的病因。

第一种是生理性盆腔积液,这种盆腔积液的病因是因为盆腔是腹腔在全身最低的部位,当有渗出液或漏出液时都会引流到盆腔从而形成盆腔积液,部分正常妇女在月经期或排卵期会有少量血液聚积在盆腔,形成盆腔积液,这样的盆腔积液有时是一件好事,它证明妇女的输卵管是畅通的,输卵管有渗出,如果伞端通畅少量渗出物就会到盆腔,从而形成盆腔积液。

第二种是病理性盆腔积液。这种大多数盆腔积液的病因是由炎症引起,即由慢性盆腔炎症渗出所致。也有少数因宫外孕破裂、黄体破裂、盆腔脓肿、巧克力囊肿、卵巢癌引起。因急慢性盆腔炎引起者,多伴有下腹痛(双侧或单侧),腰骶部疼痛等。具体发生盆腔积液的病因是炎症造成的浆液性渗出不能为机体所吸收,在体内慢慢积聚而成。盆腔积液的位置多发生在子宫直肠陷窝等盆腔内位置较低处。

通过对盆腔积液的病因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到盆腔炎的病情,对治疗是有利的。盆腔积液的病因在医学上还有一些疑问的,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也会有所差异,建议您先咨询下我们的在线专家。

相关推荐

01:11
流了七天褐色的血是月经吗
流了七天褐色的血是否是月经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判断。如果伴随相应的月经期症状且没有较为严重的不适,可能是月经;如果伴随没有月经期表现且伴随较为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能就不是月经。如果存在较明显不适,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治疗。1、是:月经一般是表现为阴道出血,经血可能有暗红色、红褐色等表现,如果有轻微的乏力、胸部胀痛表现,且没有伴随其他较为明显的疼痛症状,可能就是月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即可。2、不是:该情况还可能与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疾病有关,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腹痛,或是发热症状,还会有经血异常的表现,此时建议及时根据医生的指导查明原因,并进行改善。在平时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
盆腔炎引起白带多吃什么药
盆腔炎引起白带增多,关键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比如可以服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替硝唑以及头孢类的药物,可以同时服用妇科千金片、妇乐冲剂、花红片、金刚藤等中药,发挥清热、利湿、祛瘀的功效,和抗生素联合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如果不能确定所服用的抗生素类型,可以做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化验检查的结果,选用敏感的药物,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服药的时间。另外也可以局部选择红外线、微波、暖宝、热水袋等物理方法,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盆腔炎的早日痊愈。
语音时长 01:06

2020-12-23

89658次收听

盆腔炎有积液如何治疗
盆腔炎有积液需要根据积液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引起盆腔炎的病原菌常见于细菌感染,由于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导致盆腔部位的器官粘膜细胞渗出所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建议可以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或者头孢类抗生素控制炎症,从而逐步减少盆腔积液量。为了促进盆腔积液的吸收,还可以同时服用清热利湿祛瘀的中成药,比如花红片、妇科千金片等。还可以利用红外线、微波、热水袋、暖宝等对小腹部进行照射热敷,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可以促进盆腔积液的吸收,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语音时长 01:05

2020-12-23

85288次收听

什么运动对盆腔炎好
盆腔炎患者需要经常的锻炼身体,盆腔炎给女性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尤其是生活方面的影响,所以患者需要积极的治疗效果才会更好,还要多多的注意饮食调理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们患者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我们病情的恢复有很好的作用以及帮助。
慢性盆腔炎能吃鱼吗
女性得了慢性盆腔炎必须同时采取治疗与护理并行的措施,日常饮食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饮食不当,就会给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带来负面作用。所以慢性盆腔炎患者必须要知道如何饮食,慢性盆腔炎能吃鱼吗?
盆腔炎症状有哪些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炎症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囊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其常见的诱因是宫腔内的手术操作后有感染。比如说人流、刮宫、宫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手术所致的阴道生殖道黏膜的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上行感染。其次由于初次性交的年龄小、性交过频、多个性伴侣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等。再就是下生殖道的感染,比如阴道炎、宫颈炎等。还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比如说经期性交、使用不洁的卫生巾或卫生护垫、不注意性卫生保健、还有不必要的阴道冲洗。临床上还常见有邻近器官的炎症,比如说阑尾炎、腹膜炎等直接蔓延至盆腔。再就是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它发作后的常见症状有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常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寒颤、高热、头痛、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经期发病者可出现月经量的增多,经期延长。
语音时长 01:43

2020-03-13

62107次收听

女性盆腔炎注意事项
盆腔炎的患者有许多注意事项,首先要杜绝各种感染途径,做限个人卫生,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放松的心情,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在饮食方面应选择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生冷、油腻的食物。
02:33
盆腔炎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首先,如果怀疑盆腔炎肯定有症状,比如腹痛、腰酸或者白带多、白带有味等,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就医之后医生会给你做一些检查,首先最主要的是双合诊或三合诊的检查,如果查体时发现你有宫颈举摆痛,或者子宫双侧附件区压痛,排除了其他的妇科的卵巢蒂扭转、黄体破裂、宫外孕等急腹症后,一般会提示盆腔炎。另外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帮助判断,比如B超检查。还有一些盆腔炎症状不是特别典型,这时需要经验性治疗。如果按盆腔炎治好了,盆腔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盆腔炎应该吃什么
出现盆腔炎,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通过临床诊治和食疗的方法相配合,对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在出现盆腔炎以后,可以多吃一些海带,和多喝甲鱼汤,可以给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可以多吃一些西兰花,起到提高抵抗力的作用。而萝卜,其中含有丰富纤维素,也可以促进毒素排出。
盆腔炎不能吃哪些东西
盆腔炎是属于妇科最常见的上生殖道炎症,目前主要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对于急性盆腔炎的女性,一般在炎症的急性期都建议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干锅、火锅、麻辣烫、方便面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盆腔炎症,而且还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现象。而对于慢性盆腔炎的女性,在饮食上要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和生冷的食物,但并不是绝对不能使用,只是要少吃,同时还需要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并尽量注意休息,不能熬夜劳累,因为在劳累以后,慢性盆腔炎症可能急性发作。对于急性盆腔炎的女性,通常都需要服用抗生素来进行抗炎止痛治疗,比如口服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胶囊。而对于慢性盆腔炎的女性,就可以考虑服用一些中药,或者一些中药或者中成药来进行调理,最常用的就是妇科千金片。
语音时长 01:33

2020-01-07

63931次收听

什么是盆腔炎呢
盆腔炎通常是阴道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其通过子宫输卵管而达到盆腔,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发生盆腔炎,发病者只有少数,当女性生殖系统自然防御功能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女性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发生,如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口未及时关闭或过早性生活,使病原体进入宫腔,还有宫腔内手术操作如人工流产、取或放节育器、子宫输卵管通水和造影、宫腔镜检查、粘膜下肌瘤摘除术时均可发生。术前有性行为和手术消毒不严格,术前适应症选择不当,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不遵守医嘱,均可引起盆腔炎等发生,还有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也可以引起盆腔炎。
语音时长 01:35

2019-12-31

60922次收听

03:10
检查盆腔炎做什么检查
急性盆腔炎常见局部微生物失调,致病微生物增生过多导致。患者表现为腹痛下坠、分泌物增多甚至伴发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首先应该做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全身检查包括血常规、妇科B超;慢性盆腔炎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孕不育,建议做盆腔影像学检查。同时做宫腔镜或腹腔镜联合检查,观察宫腔内是否有子宫内膜炎,腹腔内是否有输卵管、卵巢病变,急性期患者要做血常规及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检查进行相应处理。慢性期会导致不孕,患者需做B超、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腹腔镜联合检查。
01:38
如何治疗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患者首先不能够自行盲目用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当女性朋友出现下腹部的疼痛难忍,伴有全身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又伴有脓性阴道分泌物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主动的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自己盲目用药。患者一经确诊大部分都需要进行住院治疗,医生会给予适当对症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还会给患者一些支持治疗。使患者所发生的一些急性炎症症状在短期内尽快的得到控制,直到治愈。需要注意患者一旦发生急性盆腔炎,千万不要盲目自行用药治疗。在短期内自行用药可能会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是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是需要在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才可能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
盆腔炎用什么药好
对于急性盆腔炎的治疗,一般都是以西医为主,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能够凸显出中医治疗的优点。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医认为患者体内更加炎热潮湿,所以会反复复发慢性盆腔炎,中医的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症状缓解并根治疾病,同时保证输卵管的顺畅流动。
02:36
怎么预防盆腔炎复发
盆腔炎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注意经期卫生,另外在公众场所注意个人卫生。二、防止下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和宫颈炎应及时治疗。三、避免不洁的性生活。四、如果得了盆腔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防止它进一步蔓延、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