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区别
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痛经通常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继发性痛经则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疼痛多始于月经来潮前或来潮时,持续1-3天,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头痛等全身症状。这类痛经可通过热敷、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规律运动和心理疏导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继发性痛经的疼痛特点为渐进性加重,可能从经前持续至经后数日,常伴有性交痛、排便痛等局部压迫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异位病灶,治疗需采用激素类药物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或手术切除病灶。子宫腺肌病导致的痛经则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磁共振成像可明确诊断,轻症可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重症需行子宫切除术。
对于痛经患者,建议记录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帮助医生鉴别类型。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镁元素和维生素B1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和寒冷刺激,规律作息和盆底肌训练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若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继发性痛经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原发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