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注意什么
心肌缺血患者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监测症状变化及定期复查。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需综合干预以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心肌缺血的常见诱因。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空腹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达标。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贫血时需同步治疗。长期吸烟者应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环境。
2、调整生活方式
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腌制食品。选择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每周食用深海鱼类。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保证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冬季外出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
3、规范用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硝酸异山梨酯片能扩张冠状动脉,阿托伐他汀钙片可稳定斑块。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需监测心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可能引起头痛。所有药物须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4、监测症状变化
典型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臂。非典型症状包括牙痛、上腹痛或呼吸困难。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若疼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或出现冷汗、呕吐,需紧急就医排除心肌梗死。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每年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冠状动脉CT或运动负荷试验。植入支架患者需按时复查凝血功能。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和用药信息。
心肌缺血患者应建立饮食记录本,限制每日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可适量食用燕麦、黑木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保持情绪稳定,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有自动体外除颤仪。外出时携带急救药物,避免单独前往高原或密闭空间。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时提示心功能恶化,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