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精神障碍的主要危害包括社会功能损害、躯体健康风险、家庭关系恶化、经济负担加重及自伤自杀行为。精神障碍可能由遗传、环境刺激、脑部病变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药物干预、心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1、社会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患者常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分散等症状,导致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者可能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正常社交活动。部分类型如精神分裂症可能出现妄想幻觉,进一步影响社会适应性。
2、躯体健康风险
长期精神障碍可能引发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易伴发心血管疾病,焦虑障碍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失调。部分患者因症状影响忽视基础疾病治疗。
3、家庭关系恶化
患者情绪不稳定或行为异常可能引发家庭冲突,亲属长期承受照护压力。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可能造成家庭财产损失,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产生被害妄想伤害家人。
4、经济负担加重
长期服药、反复住院产生直接医疗费用,部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价格较高。患者失业或工作能力下降导致收入减少,家庭整体经济水平可能受到影响。
5、自伤自杀行为
重度抑郁症患者存在较高自杀风险,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出现反复自残。精神障碍合并物质滥用时,冲动性自杀行为概率显著增加,需密切监测预警信号。
精神障碍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家属应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并配合治疗计划。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康复,避免过度刺激或孤立患者。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出现症状加重时须及时就医。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心理治疗可结合艺术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手段。